宋魯鄭:統一台灣代價最小、利益最大的條件
來源:觀察者網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不顧內外反對,強行竄台以及大陸空前的軍事演習等回應措施,顯示兩岸問題距徹底解決已經為期不遠。
兩岸統一從來不是問題,如何以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收益,才是中華民族、海內外炎黃子孫真正需要考慮的。更直白的講,兩岸經過艱辛努力,都達到了中華民族歷史上少有的富裕程度,而且在很多領域形成了互補效應,比如台積電的芯片製造和大陸先進的芯片設計能力、廣闊市場的結合。統一是雙方受益、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才是成功的統一。
這也是為什麼《反分裂國家法》第五條明確指出:“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台灣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國家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實現和平統一。”
還需要指出的是,這是中國大陸唯一一部沒有在前面冠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名稱的法律,為兩岸留下了相當大的空間。
然而要做到這一步,是需要不少條件的。第一位的自然是大陸的實力。除了實力因素之外,其他外在條件同樣重要。目前來看,多數條件已經開始具備,還有個別是條件仍然在形成中。
一是我們要有夠份量朋友的明確支持。從國際現實來講就是俄羅斯。自從蘇聯解體以來,中俄就逐漸形成了背靠背的關係,是目前唯一確立“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國家。這也是中國最高等級的外交關係。
外媒關注俄羅斯在佩洛西竄台一事上對中方的支持,截圖自路透社
儘管如此,中俄兩國利益也並不完全一致。合作也並不是都輕而易舉。比如中俄天然氣談判持續長達二十年,遠遠超過中國入世談判的時間。
所以象統一台灣這種一方面既是中國自己的內部事務,另一方面又牽動世界格局和利益的重大事件,要想獲得俄羅斯如此大國的明確支持並非一句話哪麼簡單。
但2022年,隨着俄烏衝突的爆發,俄羅斯站到了和美西方博弈的第一線。也就在這個時候,當佩洛西到台灣一事發生時,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俄羅斯外長,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等政府高級官員,先後在不同場合明確表達了對中國統一的支持。
俄羅斯的表態當然有自己國家利益的考量,我們也都清楚,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至少説明在目前波譎雲詭的複雜國際形勢下,中國憑藉實力加上其他外部因素,成功的擁有了這個條件。
雖然當中國真正統一之時,未必需要俄羅斯的參與,但俄羅斯的支持卻能產生強大的威懾效果。這就如同日俄戰爭期間,雖然法國是俄羅斯的盟國,有義務幫助俄羅斯,但由於日本和英國有同盟條約,假如法國參戰,英國也將參戰,日俄衝突就演變成歐洲大戰,因此這個威懾力就迫使法國保持中立。
俄羅斯這樣份量的國家明確表態支持中國統一,對於任何想阻撓的勢力都是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
二是並非我們“好友”的大國,至少要保持中立。這主要是歐盟。
歐盟是美國的盟友,也把中國定性為系統性競爭對手。但由於三個因素,將使得歐盟在中國統一之時不得不保持行動上的中立——口頭上的反應也許不會避免。
第一,俄烏衝突不管什麼時候結束,雙方的領土爭端都不會解決,雙方也都不會在克里米亞和東烏妥協。這種情況下,歐盟就不得不一直維持對俄羅斯的制裁,就不得不一直把俄羅斯當作主要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歐盟當然不會希望也無力捲入另一場衝突。事實上,佩洛西竄訪台灣一事,作為盟友的歐盟發出很多保留甚至批評的聲音。認為在當下的國際形勢下,這種行為時機不對,非常危險。當然,歐盟也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擔心中國會更大力支持俄羅斯。但不管怎樣,只要和俄羅斯的衝突不解決,歐盟就無心在行動上實質的介入台灣事務。
第二,歐盟最重要的兩個國家法國和德國對捲入台灣事務和中國對抗毫無興趣。
除了立陶宛外,歐洲國家普遍保持沉默 圖自紐約時報
從法國的角度講,它二流國力卻能享受世界一流國家地位,除了和非洲的特殊關係外,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它很擅長也一直追求在多個大國之間的左右逢源。冷戰時,它和蘇聯關係友好,還第一個和中國建交。它成為當時唯一一個能和世界所有大國領袖直接通電話的國家。上世紀七十年代中美破冰,就曾藉助於法國。美國特使在法國的配合下屢屢秘密訪問巴黎,和中國駐法國大使黃鎮見面,可謂令中美皆欠下巨大人情。當然也藉此凸顯了法國在國際社會上的重要地位。
對於成不了世界霸主的法國而言,世界上存在幾個大國是符合它的國家利益的。因此從它的國家利益出發,它是樂見中國崛起的。現在俄羅斯被制裁,力量受到削弱,假如中國再倒下,法國長袖可就無法再舞了。
這也是為什麼法國一定要追求歐洲自主,這是它能在各大國間左順逢源的前提條件。
至於德國則是因為經濟。作為二戰戰敗國,德國能立足於世界只能靠經濟。德國的經濟奇蹟除了自身努力外,還有俄羅斯的能源和中國的市場。現在德國已失去俄羅斯的能源,經濟停滯、物價飛漲,甚至幾十年都順差的對外貿易也歷史 性的出現了赤字。所以德國是絕不想因為台灣問題而失去中國,真要到了這一步,德國這個國家將難以在世界立足了。正如德國著名的伊弗(IFO)經濟研究所分析,若和中國發生貿易對抗,德方所受經濟損失將是英國脱歐帶來損失的6倍。
儘管如此,我們也不會幻想歐盟不會把台灣牌作為籌碼謀取自己的私利。
這兩個條件都是外交因素。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在一個大國博弈的世界,外交戰是必不可少的。這方面中國有慘痛的教訓。120多年前的甲午之戰不僅是軍事之敗,在開戰之前的外交戰我們也輸給了日本。
第三個條件則是民進黨繼續執政。
目前由於台灣選民結構是綠大於藍,再加上中美戰略博弈背景,除非民進黨再出現一個陳水扁,否則其長期執政的可能性很高。
民進黨執政有利於統一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妄圖獨立的民進黨會不斷加碼挑釁,甚至誤判踏上紅線。從而給大陸採取行動創造道義空間。從道理上講,統一雖然是中國的內部事務,大陸隨時可以根據需要採取 行動,但從國際現實來講,任何事都需要出師有名,要儘量站到道德高地上。比如假如沒有民進黨勾結佩洛西這件事,大陸直接進行這次前所未有的軍演,肯定會被西方主導的國際社會定性為主動挑釁,破壞和平云云,受西方影響的其他發展中國家即使不表態,也不會認同。但在佩洛西台灣行後,大陸再進行軍演,歐美更多的説中國反應過激,而不是認為這個反應本身不可接受。
二是沒有任何人會懷疑大陸根據需要出手武統的可能性。這和國民黨執政雙方有可能坐下來進行漫長談判的預期不同。三是當各種條件具備,民進黨不得不妥協接受統一時,更能被台灣社會所接受,這有利於統一後的治理。這和美國共和黨遠比民主黨反共,但卻是共和黨的尼克松訪華一樣,更能被美國社會所接受。
除了這三個已經實現的條件外,還有一個條件仍然還需要繼續等待。即兩岸統一的主要障礙美國的變化。目前看,比較近的因素是2024年大選。由於共和黨的特朗普支持率一騎絕塵,鐵定再度出馬。不管他勝選還是敗選,都難以善了。他最近參加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不僅再次聲稱勝利被別人偷走、侮辱現任總統,還高呼“你們永遠不要停止戰鬥,我也不會”。而他的發言引發極其熱烈的掌聲。
另一方面,就在特朗普再度競選呼之欲出之時,美國聯邦調查局(FBI)8月8日搜查了特朗普位於佛羅里達州棕櫚灘的海湖莊園的住所,開美國建國240多年先例。在中期選舉還只有三個月的情況下發生這樣的事,外界很難區分這只是純粹的普通事件還是政治鬥爭,但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必然是有罪推定,必然激化和升高雙方的敵意和對立。
2021年,特朗普支持者“佔領國會山” 圖自社交媒體
如果2024年特朗普輸了,肯定會和上次一樣不承認選舉結果,最後一搏的他將會全力掀起風浪。如果他贏了,民主黨支持者也不會接受選舉結果——2016年這一幕就已經上演,只不過沒有衝擊國會這麼嚴重。
這場內亂會導致什麼蝴蝶效應無法預測。一個三億人口卻擁有四億枝槍並且嚴重分裂的國家會發生什麼,無法相像,但至少將嚴重削弱美國的軟硬實力。更重挫台灣的信心。即使2024能平安度過,一個高度分裂和對立的國家又如何能長治久安?
從這次佩洛西去台灣可以看出美國製度的嚴重問題:同黨的議長卻為了個人利益既不顧本黨的利益,也不顧美國的利益,更不用説世界人民的利益,無論是行政部門還是軍方雖然反對但卻無法阻止。歐美一向把台灣海峽當作世界的火藥桶,按説各方即使不想辦法化解,至少也要避免火上澆油。但美國卻反其道而行之。所以,我們不難預測這個制度的運行前景,而且將是一個很快就可以到來的前景。
人類的歷史證明,完成一件功業,實力和時機同等重要。1984年我們就香港迴歸和英國達成共識,在談判過程中,重大突破英國會告之美國並獲得美國的同意。但假如是冷戰後再和英國談判,其成本和難度會大的多,美國一定也會製造重重障礙。
從大的宏觀歷史環境看,兩岸統一已經到了臨門一腳。特別是從消息放出到佩洛西出行只有兩週的時間,按説大陸是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準備好這樣規模的軍演,只能説大陸早就枕戈待旦,只等時機。
正如大陸著名的導彈系列一樣,可謂只欠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