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在對話互動中“一起向未來”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綜合

在對話互動中“一起向未來”

——中國同上合組織及歐亞地區國家青年精英交流對話會側記

光明日報記者 楊逸夫

由上海合作組織睦鄰友好合作委員會、中國日報社共同主辦,中國日報“新時代斯諾工作室”承辦的中國同上合組織及歐亞地區國家青年精英交流對話會18日在北京舉行。本次對話會以“一起向未來”為主題,來自上合組織及歐亞國家的政府官員、外交官、冬奧組委會官員、媒體負責人、智庫專家、青年學者、運動員等數十位中外嘉賓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與會,圍繞加強地區青年交流合作,以及奧林匹克精神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助力青年全面發展方面的重要意義等議題各抒己見,展開深入交流。

  “青年是上合地區的未來”

上合組織國家有約8億年輕人,承擔着促進地區各國共同發展繁榮的時代責任,與會嘉賓在對話會上對地區青年的發展寄予厚望。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表示,當前全球疫情持續延宕,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面對“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時代之問,地區國家作出了加強團結協作、應對風險挑戰的共同選擇。在此背景下,青年作為未來的領導者和建設者,應該常懷激昂奮進之心、振興國家之志、兼濟天下之情,將青春之我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地區繁榮的偉大事業,書寫光彩亮麗的青春華章。他指出,青年應當“順應時代潮流,弘揚‘上海精神’,踐行平等、互鑑、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傳承睦鄰友好事業,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青春力量”。

“青年是上合地區的未來,也是上合地區發展進步的青春動力。”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張明介紹,近年來上合組織各國高度重視青年和青年工作,實施了大量面向青年的項目。從2018年青島峯會發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致青年共同寄語》,到2021年在杜尚別通過《上合組織成員國主管部門間青年工作合作協定》;從向上合組織國家提供大量培訓或留學名額,到支持各國青年創新創業,設立青年創業國際孵化器等,各方為鼓勵、支持和推動青年合作做了有效努力。當前世界變局與全球疫情疊加交織,青年人應該識大變局、塑大變局、立大變局,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實現上合組織和歐亞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上海合作組織睦鄰友好合作委員會副主席崔麗在致辭中指出,面向未來,上合組織國家的青年朋友應凝聚民間友好強大合力,發揮民間外交鮮明優勢,構建相知相親的夥伴網絡,在對話中互學互鑑、共同成長,着眼於未來合作與發展,繼續傳承互信、包容、發展、共贏的“上海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 共赴美好未來

正如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日報社總編輯周樹春在致辭中所説,與會各國青年代表在交流中加深友誼,以小我之間的相知相惜,促進各民族之間的同行共進;在對話中共擔未來,表示將把青春融入人類發展大潮之中,為促進人類進步而奮鬥。

在華土耳其學生會主席譚越表示,崛起中的亞洲青年的願望和目標很明確,即創造一個和平繁榮的世界。在這個世界,沒有恐怖主義、毒品、飢餓、貧困、孤獨、腐敗和無知的容身之地。唯一能創造這個世界的力量是青年,而亞洲青年正是這種力量的火車頭。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青年學者庫林採夫認為,上海合作組織大學在上合組織框架內發揮着重要作用,以“上海精神”為指引吸引和培養青年人才。他倡議為擴大多邊教育、科學、文化合作注入新的動力,集中精力發展各國青年科學家之間的高水平合作,建立起業務溝通,舉行聯合科研,同時更加註重青年科學家的職業前景。

來自格魯吉亞的視頻博主桃漫是清華大學的畢業生,説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她發佈的視頻中不僅有介紹中國的,也有介紹格魯吉亞的,在兩國的網絡平台都收穫了很多年輕“粉絲”的關注。她説,新媒體在促進不同國家間人民的關係上能夠起到很大作用,通過視頻可以讓觀眾直觀感受到對方國家的真實情況,激發其瞭解對方國家文化的興趣,尤其可以糾正一些西方媒體對中國的不實報道,她在中國街頭採訪人們關於格魯吉亞情況的視頻就得到了來自兩國觀眾的積極評價和留言。不久前,桃漫參觀了北京冬奧會場館,她表示,冬奧場館再利用、可持續和高科技的特點,以及幕後工作人員的細緻和努力,都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也通過自己的視頻,向格魯吉亞的粉絲們分享了她對北京冬奧會即將舉辦的激動心情。

  歐亞青年熱切期待北京冬奧

2月4日,奧運聖火將在北京“鳥巢”再次點燃。對話會上,與會嘉賓紛紛表達了對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成功舉辦的期待,向各國參賽運動員致以祝福,同時也對少數國家政治化奧運會的行徑表示反對。

白俄羅斯國立體育大學運動員戈爾諾斯科表示,正如北京冬奧會的主題口號“一起向未來”所闡明的,奧林匹克的精神就是相互理解、交流,瞭解不同的文化和民族的獨特之處,認識更多代表着不同的國家和大洲的優秀運動員。她説:“如果我們一起向未來,一切皆有可能。如果沒有共同的努力和行動,就不會獲得和平與福祉。”

哈薩克斯坦留華畢業生協會秘書長葉列烏斯佐娃表示,中國抗疫工作卓有成效,為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提供了有力保障。哈著名歌手迪瑪希參加了北京冬奧會哈薩克語和中文雙語短片的拍攝,唱響了對北京冬奧會的支持,相信北京冬奧會將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好舞台。

伊朗德黑蘭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好麥特認為,一些國家的經濟制裁,以及所謂的“外交抵制”都根植於單邊主義。當今世界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對話、互動以及包容。在北京冬奧會期間,冬奧村作為各國運動員的家,成了“地球村”的縮影,這樣的北京冬奧會應該得到支持而不是抵制。

蒙古新聞網青年記者巴特巴雅爾表示,北京冬奧會是運動員之間、國家之間合作的大好機會,相信中國將舉辦一場高水平的冬奧會。蒙古國總理奧雲額爾登強調體育運動不應被政治化,也將出席開幕式以表示對本次盛會和全體運動員的有力支持。

“作為一個熱帶國家,我們的運動員沒有參加過歷屆冬奧會,所以這將是我們第一次參加冬季奧運會,這讓我們非常振奮。”柬埔寨金邊市副市長農帕拉表示,柬埔寨第一次參加冬奧會,恰恰證明了奧運會能夠凝聚全球。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將讓全球不同國家的運動員和青年齊聚一堂,不帶有任何歧視,而是共同建立新的友誼,相互尊重,進一步加強關係,促進文化交流,秉承奧林匹克精神,走向共同的未來。

  (光明日報北京1月19日電)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0日 1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