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奈看中美抗疫:中國表現出強大耐力,美國總統的領導力搖擺不定
“軟實力”概念提出者、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強調,“對疫情應對不力會損害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而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單獨應對流行病或氣候變化等跨國挑戰。
著名國際政治學者、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前院長約瑟夫·奈教授4月初在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撰文,他一再強調美國和中國合作、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性。這位“軟實力”概念提出者如何看全球抗擊疫情?筆者應《環球時報》之邀,4月26日通過網絡與約瑟夫·奈先生進行了一次跨越太平洋的對話。約瑟夫·奈言簡意賅,他強調“對疫情應對不力會損害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而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單獨應對流行病或氣候變化等跨國挑戰。
約瑟夫·奈資料圖
路克利:疫情暴發以來,您在美國的生活受到什麼影響嗎?
約瑟夫·奈:哈佛大學3月關閉,今年春天不會重新開放。我一直在農村的家中工作。我和妻子剛買了6只小雞和兩隻小鴨,它們讓我們高興起來。有關我的新書《道德是否重要?從羅斯福到特朗普的總統和外交政策》推介會都被取消了。我上週還通過網絡在四大洲作了演講,這樣的推介模式連一升航空燃料都沒有用!
路克利:作為80多歲的老者,您目睹或經歷過全球各種各樣的危機。您怎麼看待這場危機?您認為各國應從這次健康危機中吸取哪些教訓?
約瑟夫·奈:我認為保持冷靜和尊重科學很重要。在應對“9·11”事件中的極度恐慌和過度反應,導致了美軍錯誤地入侵了伊拉克。正如羅斯福總統在1933年經濟危機時期所言:“我們唯一感到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
路克利:您近日在美國《國家利益》撰文説,“病毒根本不在乎人的國籍”,“儘管有意識形態等分歧,但自尼克松總統以來,中美還是進行了很多的合作”。那麼,對中美合作,您有什麼具體建議?
約瑟夫·奈:正如我在新書中也談及一個國家難以單獨應對諸如流行病或氣候變化等跨國挑戰。我們需要更多地瞭解(如何)“與他人的權力”,而不僅僅是“凌駕於他人之上”。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美中兩國開展了良好的合作。這次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們應該合作開展科學醫療項目,恢復和加強美中友好合作關係。
是的,“病毒根本不在乎人的國籍”。你曾經和我提到,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也説過,“氣候變化、疾病和恐怖主義是‘沒有護照’的”。他説的是對的。即使經濟全球化的進程被新冠病毒或其他事件放緩,生態全球化也將持續發展。交通和通信的進步同樣會驅動全球化的持續發展。這就是為什麼我認同科菲·安南的觀點。
路克利:疫情也是對各國硬實力和軟實力的一次考驗。您預測,隨着疫情發展,或進入“後疫情時代”,美國、歐盟的軟實力是否會受到影響?中國呢?
約瑟夫·奈:我認為,(如果)對疫情應對不力就會損害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歐盟、美國是這樣,中國在疫情之初也是如此。抗擊疫情的工作尚未結束,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抗擊疫情的戰役將如何結束還有待進一步觀察。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第二波就要比第一波更具有致命性。
路克利:不管軟實力還是硬實力,最後比拼的還是各國的“耐力”和“凝聚力”。這次中國還是在抗擊疫情方面向外界傳遞出高效動員、集體行動和國際團結的形象。
約瑟夫·奈:是的,中國已表現出強大的耐力,與抗疫初期的艱難相比,整個國家正在恢復重啓。
【來源:環球網新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