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2日電 (梁曉輝 李京澤 邢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2日在北京同美國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舉行視頻對話。當前,中美關係來到新的十字路口,也有望打開新的希望之窗,從這場對話的三個“特別”之處,或可更好讀懂這場事關中美兩國關係的對話。
——對話時機特別。由於美國上一屆政府對華採取錯誤政策,中美關係在過去幾年持續走低。眼下,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就職,中美關係進入“窗口期”,何去何從備受兩國和世界關注。
“推動中美關係重新回到可預期、建設性的軌道,構建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大國相處模式,是中美面臨的共同任務,也是世界各國的普遍期待。”楊潔篪在對話中表示。
外界認為,在此特殊時期舉行該場對話,顯示出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軌的積極努力。
“中國政府對美政策始終保持穩定連續。在美國新政府交接後,美國也有很多聲音希望重建中美關係,實現雙邊關係正常化發展。”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説,包括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在內的一些智庫等,都希望通過各種方式增進相互溝通理解。
他説,“美國新政府也在對美中關係進行新的評估,此次對話確實反映出雙方在特殊時期的相同需求。”
與會美方人士亦表示,期待雙方相向而行,推動雙邊關係朝着正確方向發展。
——對話雙方“人員”特別。作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不僅是主管中國外交事務的高級別官員,同時也在2000年至2004年擔任中國駐美大使,對美工作十分熟悉。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則是中美關係發展歷程的見證者和推動者。該委員會於1966年在紐約成立,是最早在美國介紹當代中國、討論和研究當代中國的機構。在中美關係遭遇嚴重困難的時刻,其持續發出反對中美對抗、支持中美合作的理性聲音,與來自極端反華派的雜音與干擾形成鮮明對比。
楊潔篪還特別提到,在歷史上著名的中美“乒乓外交”中,中國乒乓球隊首次訪美就是該委員會負責接待的。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認為,在中美交往的歷史上,像此次線上對話一樣的時機和形式,是不太多見的。“在實現政府間的‘一軌’溝通有困難的時候,通過這樣的一種公開的方式釋放信息,也是很好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官方近期頻繁通過公開方式,釋出關於中美關係的信息。如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在年初表示,中美關係已經來到新的十字路口,也有望打開新的希望之窗。“希望美國新政府重拾理性,重開對話,兩國關係重回正軌,重啓合作。”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近日參加媒體講堂表示:“中美選擇合作,一切皆有可能。”他還用四個“R”對中美關係進行期待:Respect(相互尊重),Reversal(撥亂反正),Renewal(重開合作),Responsibility(責任擔當)。
——對話特別突出合作。楊潔篪在對話中,提出了中美應進行的四方面努力,被認為是“修復”中美關係的方案,包括正確認識看待中國,恢復正常交往,妥善處理矛盾分歧,開展互利合作。
觀察注意到,在以往中方表達立場和希望的基礎上,楊潔篪特別點明兩國在抗擊疫情、經濟復甦、氣候變化等可以合作的具體路徑。如在氣變領域,他表示,中美可就氣候變化、開發新能源、推動低碳可持續發展等開展互利合作。
外界認為,當下氣候變化是中美間一個特別好的合作切入點,兩國都有需要,國際社會也有期待。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日前就表示,希望中美關係“重啓”,雙方能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
“作為聯合國‘掌門人’,他意識到沒有中美合作,氣候變化這個世界問題解決不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認為,從這個角度説,中美關係不僅是雙邊關係,更關乎世界。
“通過此次對話,中國在一個合適的時機伸出橄欖枝,希望能夠與美方達成合作,”蘇曉暉説,“當然,不僅僅是為了中美關係,也是為了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