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多漲一塊錢吧!”
“就多漲一塊錢吧!”
“好想説一句,不要那麼善良”
近日
安徽祖孫三輩擺渡百年
1元過河20年不漲價
被贊上了熱搜
甚至還有網友不想讓好人吃虧
紛紛“求漲價”
多年以來,安徽馬鞍山市當塗縣西河村的村民們趕集、上街、打工都需要“跨河”。這段路程看似只有短短几十米,卻因為隔着一條河的距離,繞到對岸至少需要1小時。
而乘坐渡口的擺渡船,這段距離就可以縮短至3分鐘。
當地村民劉慶就是守在渡口的第三代擺渡人。劉慶一家從外公、到舅舅,再到他,已經堅守渡口近百年。
圖:西河村被青山河西穿而過
百年渡口,三代堅守
“青山河從西穿過,所以這裏叫西河村”,在劉慶的記憶中,他的家鄉白牆黛瓦,水波盪漾,風景獨好。但西河村沒有集鎮,村民們趕集、上街、打工都必須要去河對岸的查灣,再輾轉去往蕪湖等地。
“橋是6、7年前建的,在此之前,村民們出行只能靠渡船。”劉慶説,去往對岸的渡口已經存在了百年,而劉慶的外公,就是從那時開始,成為了第一代擺渡人。
圖:村民們乘坐劉慶輪渡回家
上世紀30年代,外公每天手搖小木船,在清晨,送鄉親們出門趕集、上班,又迎着夕陽,將他們一個個接回家。後來,劉慶的舅舅從外公手裏接過了搖櫓,一守就是40多年。
直到2007年,71歲的舅舅打電話給劉慶,希望在城裏打工的他,能成為下一代擺渡人。“祖祖輩輩都是擺渡的,到我這代不能丟了。”劉慶當即決定回鄉,那年他剛過30。
如今,每天凌晨5點,劉慶就守在渡口開始一天的迎來送往。除了惡劣天氣等特殊情況,他幾乎全年無休,越是節假日,越是不能休息。
圖:劉慶每天掌舵14小時
劉慶從不會因為人少而考慮成本延遲開船,過河中很多是老人小孩,假如隨身攜帶有重物,他總是自己或者叫自己相熟的人,幫他們提上圩埂。
能為鄉親們渡船,劉慶覺得很幸福,“我只想過平常人的日子,沒想過大富大貴。我守在家鄉,跟鄉親們在一起,很幸福。”
善意終將被看見
去年11月,劉慶入選了“安徽好人”。擺渡15年,劉慶為青山河查灣段2000多户近10000人口的村民來往擺渡近百萬人次。在附近村裏,劉慶幾乎無人不曉。
圖:村民每天乘坐劉慶的輪渡過河
一家三代,從外公到舅舅,再到劉慶,從一艘小木船,開到柴油船,渡口坡道從土路變成了水泥路,河兩岸的民居從土房成了小洋房,但1元渡船的價格卻維持了20多年。
“舅舅擺渡的時候,船票就是1元了。鄉親們也不容易,如果我漲價,無形中,就給鄉親造成經濟上的負擔。”為了減輕村民的負擔,渡船還有年票的售賣方式,45元/年,不限次數,車渡不要錢,隨到隨走。
圖:劉慶
然而,今年油價上漲,其他擺渡人都撐不住了,紛紛漲了價,劉慶也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最近,劉慶加入了網商銀行公益小店聯盟,開船的成本得到了網商銀行的分擔,劉慶鬆了一口氣,“我開渡船沒想過自己吃虧不吃虧,就想過平凡的日子,只希望不給鄉親們增加負擔,以前我一個人,現在有網商銀行跟我一起抗,壓力小多了。”
“開渡船呢,辛苦是辛苦,但總歸要有人去幹,能為大家出一點力,我感覺沒什麼。”比起近期因為疫情賦閒在家,劉慶更喜歡擺渡的日子,5400多天風吹日曬留下的黝黑皮膚,每日“掌舵”14小時長出的滿手老繭,都是他堅守善意的證明。
“以前外公用的是純人力的搖櫓船,我用的是柴油船省時省力,我很幸福了。”劉慶笑着説。
來源:新晚報綜合安徽交通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