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長大有出息,多半與家庭教育有關,父母不要亂管
文/母嬰期刊
夫妻愛子心切,都想培養出有出息的小孩,為家庭增添光彩,父母也比較有面子。家庭教養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工程,而不是停留在嘴皮子上的事情。比如方仲永從小聰穎有才,父母本應順勢而為,抓住培養機會,投其所好。可父母在親朋鄰里的誇讚聲中飄了,經常帶着小仲永展示才藝,而沒有再去學習,結果“神童”變得平庸,讓人扼腕嘆息。
小強從小被父母嬌生慣着,幾乎是有求必應,零食、衣服等樣樣不缺。父母要求兩個女兒也讓着弟弟。後來,發現兒子的的胃口越來越大,不能再這樣了,他提出的要求,父母有意壓制,結果5歲的兒子,不依不饒,在家裏摔東西,哭鬧不休,還拿剪刀把衣服剪開,撕成一條一條的。爸爸見狀,打了兒子一頓,父子兩個月沒怎麼説過話。
小強8歲時,有一次跟着媽媽去買菜,跑過一個玩具店,他跳下車直奔玩具店,看中一個跑車玩具,嚷嚷着要媽媽買給他,結果聽説帶的錢不夠時,小強躺在地上撒潑,見媽媽要走,撕扯媽媽的衣服和頭髮,還有腳踢媽媽,媽媽剛買的雞蛋掉了下來,碎了一地,結果一圈圍觀者言論紛紛,勸解不要這麼對媽媽,他就是死死不放手。眾人勸解,小強有些不耐煩了,指責路人多管閒事,這是他們的家事,不需要外人管。
小強成為現在的樣子,可能我們會指責小孩缺乏教養,可教養從哪裏來的呢?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若不是父母過於縱容小孩,有求必應,所有人都讓着他,不懂得拒絕其無理要求,無限放大欲望,造成自我中心的性格。如果滿足不了要求,就會大發脾氣,甚至做出打人的舉動,對父母恩將仇報,事實上,縱容孩子,等於給自己培養了一個仇人。這也給父母們敲響了警鐘,想讓孩子有出息,要重視家庭教育,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兩不管
1、獨立做事不管
從小重視對小孩獨立性的培養,不要事事包辦,比如幼兒已經開始逐步認識這個世界,並從中學習很多技能。有些小孩本來可以自己吃飯、穿衣,跌倒可以爬起來,家人總擔心其做不好,成了小孩的左右手,幫着餵飯、穿衣、幫扶。
這等於限制了他們的學習新技能的機會,小孩變得懶惰,不願意自己去做,比如摔倒在地,看着大人哭鬧,就是不起來。其實,小孩非常善於察言觀色,如果四下無人時,他會乖乖地爬起來。
因此,家人不要限制小孩獨立能力的培養,力所能及的事情,交給其完成,大人不要輕易插手。
2、困境可以承受
小孩在生活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境,適當經歷一些困難是有好處的。在安逸的環境中長大,小孩變得脆弱不堪,在小孩遇到困難時,大人可預判困難程度。假如在小孩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可順勢引導,讓其獨立化解困境;比較大的困難再伸以援手,因為他們的能力尚無法順利解決。
三不慣
1、不尊重別人
父母發現小孩不尊重別人,比如小朋友A用沙土堆起來的城堡,被另一個小朋友B一腳踢倒時,A哭鬧向媽媽告狀,結果A的媽媽指責B怎麼能踢別人的城堡呢?其實B是想跟A一起玩,結果遭到拒絕,一氣之下表明立場,你不讓我玩誰也別想玩。
這時B的媽媽走過來了,瞭解情況後沒在意,隨口説了一句,都是小孩子,踢倒了再堆起來不就行了。結果兩個大人吵了起來。
可見,小朋友不尊重別人從父母的教養裏就能夠看得出來。有的父母會及時引導,傳授正確的交際方法,如告訴小孩,想跟小朋友玩要徵得別人同意,如果小朋友拒絕跟你玩,你也可以拒絕他。
有的父母會不當回事,以為小孩子都是這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而不是向別人道歉,承擔過失,並予以改正。事實上,父母沒有適時抓住教育的機會,變成了一種縱容和缺失。
2、無原則底線
俗話説,無規矩不成方圓。小孩不能的自由一定是建立在規則之上的。父母與小孩應提前約定好規則,一旦觸犯要嚴格按規則懲罰,而不能選擇睜一隻閉一隻眼,把規則當作一紙空文,否則小孩會變得沒有原則和底線。
3、缺乏責任感
每個人都要有責任感。父母有了責任感,可以承擔起家庭、養老育娃的責任。小孩的責任感,是走向社會的重要品質。當犯下錯誤時,就會主動承擔責任,而不是推諉責任。
討論話題:你認為想讓小孩有出息,父母需要如何培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