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盆地“鹽湖二代”:帶着父親的希望做得更好

中新網西寧5月10日電 題:柴達木盆地“鹽湖二代”:帶着父親的希望做得更好

作者 李雋 吳光亞

“百萬噸項目2005年就已經試車成功,但問題存在十幾年了。”“那麼多人都知道,就他看到後改善了,才26歲,真是有心人。”

五一勞動節後,在中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幹部職工紛紛談論着年輕的“鹽湖二代”徐銘澤。

此前,公司表彰了2021年度各公司和基層的職工的60項職工“五小”創新優秀成果,徐銘澤團隊研究創新的一生產線乾燥轉筒潤滑油回收利用裝置改造項目受到表彰。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地處青海省海西州察爾汗鹽湖區,鹽湖總面積5856平方公里,各類資源儲量達600多億噸。其中氯化鉀、氯化鎂、氯化鋰、氯化鈉的資源儲量均居中國首位。多年來,該公司鉀肥產量佔到中國國內鉀肥產量60%。

26歲的徐銘澤是幹包車間運行工段的一名段長。2014年技校畢業就被父親徐永成帶到了鹽湖,為了讓兒子更多地瞭解鹽湖,父親還帶他到自己工作的幹包車間。

柴達木盆地“鹽湖二代”:帶着父親的希望做得更好
圖為徐銘澤和工友交流研究。鹽湖集團供圖

“車間人多事雜,我爸根本就顧不上我,我一會兒跟着李師傅,一會兒又跟着王阿姨,但就在那時候,我認識到鹽湖職工真的不容易。”當年8月徐銘澤正式入職鹽湖鉀肥分公司,在父親車間當了一名鉗工。

“那時候我爸就是把我抓在眼皮底下學技術的。”父親給兒子推薦了車間最嚴厲的師傅李國德,哪有髒活累活,想都不用想,徐銘澤就要跟着去。

短短的半年下來,鉗工、電工、設備維修維護、巡檢……哪個工序徐銘澤都摸了個門清,一般的小問題都能輕鬆搞定。

2019年,父親徐永成在車間工作期間突發腦溢血被送進醫院急救。

“但他還是惦記着那個老皮帶換了沒有,潤滑油廢物利用有沒有效果,李師傅要退休了,得有新人接好班等等。”徐銘澤説,他知道父親心裏惦記着鹽湖,惦記着車間裏的一切。

“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外,能做的還有很多,我可以帶着父親的希望做得更好!”他説。

柴達木盆地“鹽湖二代”:帶着父親的希望做得更好
圖為徐銘澤查看生產設備。鹽湖集團供圖

在近8年工作時間裏,徐銘澤深知自己知識儲備量不足。在技改的時候,在工作出現紕漏的時候,他都為自己上學的時候沒有更努力而懊悔。

於是他在工作的同時努力學習,考取了鉗工高級證,拿到了焊工的特殊工種證,還在青海大學成人自學中學習了“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並取得大專學歷。

“獲獎的這個項目我其實想了很久,之前我們每個班分4次,每次5升給乾燥轉筒的大滾圈加潤滑油,一天下來要加夠20升。那時潤滑油總是瀝在地面上,影響車間環境還很浪費,每次看着都有點心疼。”徐銘澤説,於是他就跟一個班的鉗工文強、呂有勳和殷生玉説了自己的想法,大家都覺得可以試試。

幾個人有了初步計劃,徐銘澤就開始找資料,畫圖,請教車間的老師傅。“也被人質疑、嘲笑過,覺得我們不自量力。”

但他們沒有退縮,一遍遍修改方案,當方案初具雛形,徐銘澤去和主任溝通,主任也支持他們。

經過幾個月反覆的摸索、實驗、改造、加濾網……通過技改他們把減速機更換下來的廢油進行二次利用,只此一項改造就為公司每年節約了9.2萬元的成本。

“廢油同樣起到了潤滑作用,而且改造後幾個月都不用加一次,也給我們減輕了工作量。”徐銘澤有點小得意。

“今年我想進修個本科,通過深入學習,將專業與工作相結合,讓自己有更多提升的空間。去年技改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潛力,我們幾個想着聯手再嘗試下別的技改,看能不能解決噸包裝車鏈排防撞的問題。”徐銘澤説。(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4 字。

轉載請註明: 柴達木盆地“鹽湖二代”:帶着父親的希望做得更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