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國城鎮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業耕地被用於建設之中,耕地的減少讓糧食麪臨巨大的挑戰。在農村,我國作為世界上水稻播種面積第二大的國家,水稻又是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之一,面對耕地的日益減少,提高提高每畝地面積的糧食產量是科學家的方向。尤其是袁隆平在這方面做出巨大貢獻。今天一起來看看袁隆平團隊研發的“巨人稻”,看看有哪些喜人之處。
2017年10月份,一次次的試驗後,“巨人稻”在長沙縣金井鎮湘豐村種植成功,平均株高超過1.8米,最高達到2.23米,中等身材的成年人進入稻田,不一會兒就被“淹沒”在稻穗中,禾下乘涼不再是夢!
一蔸巨型水稻平均有35個左右的稻穗,每穗有800粒左右的稻穀,畝產終於突破500公斤大關,達到600-1000公斤的畝產,還可以抗倒伏,比普通品種能增產20%左右,且巨型稻擁有產量高、抗性好、耐逆性強等特點,巨型水稻的問世簡直讓國人熱血沸騰。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稻子可以用海水灌溉,這也突破了耕地的限制,讓那些不適用種作物的土地,都變成了良田沃野。該技術通關間接的增加了可種植耕地,另外還創造新型的種植模式:即“巨型稻——青蛙——泥鰍共生”的種養模式。
這種模式有何優點: (一)巨型稻生長週期與青蛙、泥鰍生長週期接近同步,可同時管理,節約人力與資金成本 (二)青蛙,泥鰍的活動及其糞便可為水稻提供肥料,減少對化肥的使用,不僅增加水稻的品質,同時減少環境污染。
(三)耕地的多功能的同時利用,可增加養殖户的收入,“巨型稻——青蛙——泥鰍共生”的種養模式帶來的利潤增加了10倍以上,不僅可節約人力與資金成本,還能實現一畝多收,糧漁共贏。
(四)該巨型水稻,巨型水稻有着非常優異的種子源,運用了與野生水稻遠緣雜交等一系列先進的技術手段,不存在轉基因水稻的安全問題。
截至目前巨型水稻已經在重慶,天津及部分西南地區實現實驗種植,但是目前來説,僅在該基地進行小範圍的實驗,還沒有在全國進行大範圍的普及,但相信很快就會面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説:“我做過一個夢,夢到大家在稻田裏散步,還能在水稻的下面乘涼,”如今這樣的夢已經實現。如今袁老年過90,還如此心繫國家和人類,人人都應該像他學習和致敬,小編説一聲:您辛苦了!你讓國人驕傲和自豪!同時你也該歇歇了,年輕的一代定再接再厲,不負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