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外企留不住外國人才?新媒:精通雙語的中國員工取代外國員工

新加坡《聯合早報》12月2日文章,原題:上海美國商會調查:新冠相關旅行限制等原因

在華外企難以吸引和留住外國人才在中國工作生活近20年後,上海美國商會會長季愷文決定告別這裏,本週末返回美國。疫情暴發至今,他和家人僅團聚過一次。考慮到雙親年事已高,加上短期內放寬國際旅行限制的希望渺茫,他只得作出離開中國的艱難決定。

同期離開的還有中國美國商會會長畢艾倫等駐華外派人員。除了疫情旅行限制,多變的政策法規、複雜的地緣政治局勢以及中國加速“內循環”,令外派人員感到在這個龐大市場越發沒立足之地。上海美國商會今年年中對338家會員企業的調查顯示,超過七成公司表示在中國難以吸引和留住外國人才,旅行限制是首要原因。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許倍帝説,有子女的外派人員受影響最大,許多人被迫在家庭和工作之間抉擇。

中國的税收改革,是在華外派人員即將面對的另一打擊。這意味着從明年起,外籍員工在華生活費將大幅上漲。與此同時,中國加快內循環步伐,減少對外界依賴,也引發歐美企業擔憂。季愷文説,越來越多在華企業正以精通雙語的中國員工取代外國員工,中美關係惡化和疫情暴發助推了這一趨勢。

即便如此,中國對於歐洲企業來説依然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市場。根據歐盟商會2月的調查,只有9%的會員企業考慮撤出中國,低於2010年的20%。上海美國商會的調查也顯示,59.5%的受訪會員企業預計今年在中國增加投資,遠高於去年的39%。

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黃山忠認為,企業不應坐等中國放寬政策,而是要在特殊時期逆勢而動,想辦法進入這個大市場。黃目前在上海接受隔離,這是他一年半來第五次入境中國,累計隔離時長超過兩個月,核酸檢測不下數十次。但在他看來,“這些都是值得的”。他説,當地方政府和合作夥伴看到他在疫情期間還親自到場,往往展現出更大誠意,“這兩年中國有很多新趨勢,不親自來看,就感受不到這些變化。別人進不來時,一旦你進來,就能獲得更多機會”。

上月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45家新加坡企業參展。黃介紹,上百名新加坡代表獲得90天簽證,一些人就利用這三個月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拓展聯繫網,“全球疫情不知會延續多久……與其坐等變化,不如抓緊時間做該做的事”。(作者陳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09 字。

轉載請註明: 在華外企留不住外國人才?新媒:精通雙語的中國員工取代外國員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