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一直以來都是對孩子的褒獎,對孩子的認可。
孩子懂事聽話,大人忍不住誇一句“真乖”;
孩子安靜懂禮,總能獲得別人的稱讚“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養育出一個乖孩子,是很多家長引以為傲的事情。
但“乖孩子”的標籤一旦被貼上,身為父母,你理解孩子的痛苦嗎?
1
做父母最失敗的
就是養出特別懂事的孩子
五一假期,朋友帶着孩子做客家裏。
因為突然有了小夥伴一起玩耍,小寶顯得很興奮,把自己的玩具一股腦全拿出來分享。
但無論何時,他手裏都緊緊攥着那個小小的變形金剛,從未想過離手送給小夥伴玩。
我知道,這是爸爸獎勵給小寶的禮物,也是父子倆花了好長時間一起拼起來的勞動成果。
本以為孩子兩人能這樣相安無事的玩一天,誰知沒一會,朋友的孩子就哭了。
兩個小孩子,果然還是因為那個變形金剛打了起來。
朋友面對一直哭的孩子,蹲下來對小寶説:
“小寶是個懂事的乖孩子,應該不介意弟弟玩一會變形金剛吧,就玩一會,很快就還給你的”
小寶低下頭,手裏緊緊攥着他心愛的玩具,最終還是鬆了手。
此後一直悶悶不樂,一整天情緒都不高。
我知道他的委屈,他的壓抑,讓人心疼。
説實話,我不喜歡別人評價孩子一句:“真乖”。
我倒是寧願孩子有稜有角,看起來“不好惹”,至少這樣不會委屈自己。
習慣性為了討好身邊人而壓抑自己的情緒,因為別人一句“乖巧懂事”,逼着自己去迎合他人。
這樣長大的孩子,心裏有着太多的不情願,有着太多的壓抑,又怎樣擁有幸福?
因為懂事,所以常常觀察別人的臉色,害怕説錯話做錯事,太注重別人的感受,這樣長大的孩子,能不累嗎?
壓抑孩子的天性,控制孩子的情緒表達,是為人父母,教育最大的失敗。
2
孩子太乖未必是好事
熊孩子也未必是壞事
還記得26歲浙大博士跳江自殺事件嗎?
他又何嘗不是父母開口中的乖孩子呢!
但就是這樣優秀的乖孩子,卻在長期壓抑自我。
人格得不到完善,一直在與自我作鬥爭,最終沒能和自我和解,敗給了自己。
孩子太乖的,長大後會總是顧慮別人的想法,成全了別人的感受,最後累的卻是自己。
“乖孩子”成了很多人成長路上的坑,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不斷的用“聽話”“乖巧”的言語或行動去填補它,可是到頭來發現,這根本就是一個黑洞。
所以壓抑在內心的情緒,更容易因為某一件微不足道小事而徹底崩潰。
相反,那些父母口中的叛逆“熊孩子”,往往敢於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懂得照顧自己的情緒。
在遭遇不公平對待時,懂得為自己吼上幾句,即便無理,但也將內心情緒宣泄出來了。
教育家蒙特梭利女士曾説:
“如果孩子們給你的回應是憤怒、反抗,結果反而更好一些,至少表示他們已經具備了自我保護的能力,今後的發展也許就會很正常。可如果他們以改變性格或非正常的方式來回應,就可能是受到了比較嚴重的創傷。”
不要被乖孩子表面的乖巧懂事所騙,其實每一個乖孩子的內心,都有一個被困住的靈魂,需要解救。
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事實:會叫的孩子有奶吃,越乖的孩子越容易被忽視。
大人眼中的乖孩子,其實更需要得到關注,更需要我們給予他們充分表達的空間。
父母更應該鼓勵他們打開內心世界,幫助他們擁有獨立的人格。
因為孩子很乖,不代表不需要被愛,相反,他更需要得到關注。
教育,本應該告訴孩子,不應該成為一個壞人,而不是告訴孩子,要成為一個人人喜歡的乖孩子。
希望所有父母,能夠堅定的告訴孩子:孩子,你不可以壞,但是千萬別太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