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一直以来都是对孩子的褒奖,对孩子的认可。
孩子懂事听话,大人忍不住夸一句“真乖”;
孩子安静懂礼,总能获得别人的称赞“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养育出一个乖孩子,是很多家长引以为傲的事情。
但“乖孩子”的标签一旦被贴上,身为父母,你理解孩子的痛苦吗?
1
做父母最失败的
就是养出特别懂事的孩子
五一假期,朋友带着孩子做客家里。
因为突然有了小伙伴一起玩耍,小宝显得很兴奋,把自己的玩具一股脑全拿出来分享。
但无论何时,他手里都紧紧攥着那个小小的变形金刚,从未想过离手送给小伙伴玩。
我知道,这是爸爸奖励给小宝的礼物,也是父子俩花了好长时间一起拼起来的劳动成果。
本以为孩子两人能这样相安无事的玩一天,谁知没一会,朋友的孩子就哭了。
两个小孩子,果然还是因为那个变形金刚打了起来。
朋友面对一直哭的孩子,蹲下来对小宝说:
“小宝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应该不介意弟弟玩一会变形金刚吧,就玩一会,很快就还给你的”
小宝低下头,手里紧紧攥着他心爱的玩具,最终还是松了手。
此后一直闷闷不乐,一整天情绪都不高。
我知道他的委屈,他的压抑,让人心疼。
说实话,我不喜欢别人评价孩子一句:“真乖”。
我倒是宁愿孩子有棱有角,看起来“不好惹”,至少这样不会委屈自己。
习惯性为了讨好身边人而压抑自己的情绪,因为别人一句“乖巧懂事”,逼着自己去迎合他人。
这样长大的孩子,心里有着太多的不情愿,有着太多的压抑,又怎样拥有幸福?
因为懂事,所以常常观察别人的脸色,害怕说错话做错事,太注重别人的感受,这样长大的孩子,能不累吗?
压抑孩子的天性,控制孩子的情绪表达,是为人父母,教育最大的失败。
2
孩子太乖未必是好事
熊孩子也未必是坏事
还记得26岁浙大博士跳江自杀事件吗?
他又何尝不是父母开口中的乖孩子呢!
但就是这样优秀的乖孩子,却在长期压抑自我。
人格得不到完善,一直在与自我作斗争,最终没能和自我和解,败给了自己。
孩子太乖的,长大后会总是顾虑别人的想法,成全了别人的感受,最后累的却是自己。
“乖孩子”成了很多人成长路上的坑,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用“听话”“乖巧”的言语或行动去填补它,可是到头来发现,这根本就是一个黑洞。
所以压抑在内心的情绪,更容易因为某一件微不足道小事而彻底崩溃。
相反,那些父母口中的叛逆“熊孩子”,往往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懂得照顾自己的情绪。
在遭遇不公平对待时,懂得为自己吼上几句,即便无理,但也将内心情绪宣泄出来了。
教育家蒙特梭利女士曾说:
“如果孩子们给你的回应是愤怒、反抗,结果反而更好一些,至少表示他们已经具备了自我保护的能力,今后的发展也许就会很正常。可如果他们以改变性格或非正常的方式来回应,就可能是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创伤。”
不要被乖孩子表面的乖巧懂事所骗,其实每一个乖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被困住的灵魂,需要解救。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会叫的孩子有奶吃,越乖的孩子越容易被忽视。
大人眼中的乖孩子,其实更需要得到关注,更需要我们给予他们充分表达的空间。
父母更应该鼓励他们打开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拥有独立的人格。
因为孩子很乖,不代表不需要被爱,相反,他更需要得到关注。
教育,本应该告诉孩子,不应该成为一个坏人,而不是告诉孩子,要成为一个人人喜欢的乖孩子。
希望所有父母,能够坚定的告诉孩子:孩子,你不可以坏,但是千万别太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