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國家水網建設是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確定的重大工程,也是國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的重要內容。2022年1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實施《山東現代水網建設規劃》,立即引發關注。
這背後凝聚的是山東水利人的智慧和艱辛付出。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水設”)作為技術支撐單位,發揮水網建設主力軍作用,勇於擔當,掛圖作戰,在崇山峻嶺與江河湖海之間,書寫了新時代的“大禹治水”,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貢獻了水設力量。
1月25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山東現代水網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了構建山東現代水網的宏偉藍圖,山東現代水網建設“一張圖”徐徐展開。
作為山東省今年基礎設施“七網”行動之一,山東現代水網率先與各位網友“見面”,從《規劃》開始編制,到正式出台,背後凝聚了無數人的智慧和勤勞。對此,記者近日走進參與《規劃》編制的技術承擔單位——山東水設,以期探尋《規劃》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山東現代水網建設總體佈局圖。 山東水設供圖
時代的呼喚:“一軸三環”架起山東現代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
“《規劃》的出台,是山東水設多年來技術積累的結晶,也是一代一代水利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得知記者來意,參與《規劃》編制的山東水設發展規劃院院長譚樂彥接待了記者,他説,談起山東現代水網規劃,不得不談過去全省對水網建設持續不斷的探索。
“山東是一個資源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並存的省份,水資源時空分佈極不均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山東多年來持續推進水網建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譚樂彥拿出一張《山東現代水網建設總體佈局圖》,介紹説,山東的水資源分佈很不均勻,東多西少,南豐北缺,地區差異大,像魯東南沂沭河流域水資源比較豐富,魯北和膠東地區則水少、水缺。
針對這種情況,山東於1986開工年建設了“黃金之渠”——“引黃濟青”調水工程,將黃河水引向青島,1989年正式通水,支撐了青島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2002年底,開工建設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2003年開工建設膠東引黃調水工程。2013年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全線貫通,初步實現了長江水、黃河水、當地水的聯合調度和優化配置。由此,山東省構建了“T”字型調水大動脈,山東現代水網已具雛形。
“隨着時間的推移,‘T’字型水網覆蓋面積偏小、供水能力不足的問題逐步顯現,已無法適應和滿足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水的需求。”譚樂彥告訴記者,2019年以來,按照國家和省統一部署,在省水利廳的領導和指導下,山東水設一直在精心謀劃山東現代水網建設,提出了構建山東“一軸三環、七縱九橫、兩湖多庫”的現代水網新格局。
“一軸三環”是指以黃河為軸的引黃供水體系,依託南水北調、引黃濟青、膠東調水、黃水東調等重大引調水工程,在淮河流域片(魯南)、海河流域片(魯北)、膠東半島片(魯東)形成三個環形調水格局,連通全省主要骨幹河道和大型水庫、湖泊,是全省水資源優化配置的主骨架和大動脈。
“與‘T’字型水網相比,山東現代水網最大的特點是由原來的單線供水變成了環形的雙線供水,更好地保障了重點區域的用水。”譚樂彥舉例説,青島外調水原來只能通過引黃濟青和黃水東調工程輸送,根據《規劃》,遠期謀劃了從臨沂調引沂沭河雨洪資源,利用南濱海線調水,更好地保障青島遠期用水需求。再比如,膠東半島煙台威海外調水原來只能通過膠東調水工程輸送,《規劃》提出沿膠東半島中部新闢一條輸水線路,實現了向煙台、威海的雙線供水。
院士專家調研南水北調山東後續工程及現代水網布局方案。 山東水設供圖
規劃裏的水設智慧:優化南水北調線路佈局 敲定膠東“中線”方案
“對於現代水網的主骨架構成,我們做了大量的分析論證工作,《規劃》中的每一句話,每一條線,每一個項目,背後都凝聚着編制組艱辛的努力和付出。”譚樂彥説,不管是南北幹線的優化,還是膠東輸水乾線的論證,《規劃》編制組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此次《規劃》編制,由山東省水利廳發展規劃處總牽頭,山東水設作為技術支撐,由公司總經理李貴清掛帥,發展規劃院、工程規劃院、工程設計院、智慧水利院、移民設計院、水機與市政設計院、施工概預算院、勘察院、測繪院等主要業務部門100餘名新老技術骨幹組成多個項目組,共同承擔此次編制任務。
“《規劃》中的每一條線路,每一項工程,都是在進行了大量實地勘察和調研的基礎上,經過多方案多因素深入比選、多次不懈努力爭取來的。”譚樂彥回憶説,以膠東輸水乾線為例,項目組擬定了黃河北明渠輸水方案、沿南水北調東線一期新建渠道方案、利用黃河輸水方案、南濱海輸水方案等四個方案,開展了大量的勘察、測量、調研、設計等工作,對每一段線路的走向、佈局,也都做了深入細緻的比選論證,力爭所推薦選用的方案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為煙台、威海供水的膠東半島片供水線路,就經歷了多次的論證,確保優中選優。當時,有專家提出了沿已建的膠東調水線規劃一條副線,然後再經長隧道穿越羣山至威海;也有專家提出了從青島規劃新建的官路水庫向威海的八河水庫建設一條線路。
“膠東調水線副線經過城市建成區,拆遷面積較大,供水覆蓋範圍偏小,長隧洞穿越羣山,礦產壓覆成本太高,且存在很多不可預見性安全風險,我們認為這條線路不合適。”此條線路的勘察調研先期由山東水設工程規劃院院長張立國牽頭,他告訴記者,經實地勘察和多方案比較論證,項目組提出了“中線”方案——從宋莊分水閘向東,大體沿膠東半島中部,利用管道及少量隧洞輸水至煙台老嵐水庫、威海米山和八河水庫。這樣,既可以打通膠東地區第二輸水通道,又能把膠東半島已建大中型水庫聯通起來,實現外調水與當地雨洪資源的優化配置,在膠東半島形成雙線環形水網格局,有利於保障膠東半島供水安全。
經過多方多次充分論證,這一方案最終得到各級領導和專家們的一致認可,納入《規劃》。
專題調研項目組在南濱海線路現場查勘。 山東水設供圖
新時代水設人:踏遍千山和萬水 一步步丈量出山東現代水網“一張圖”
《規劃》的編制,是建立在大量的實地考察、現場勘察和專題論證的基礎上。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前期,以山東水設為主導,山東省交通運輸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等部門參與,成立了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山東境內幹線工程、京杭運河與小清河通水通航、南四湖退圩還湖等12個專題調研項目組,奔赴各地,進行緊鑼密鼓的勘察和調研。
“這是歷史交給的使命,我們每個人內心充滿激情,誓要把每一問題逐一落實。”張立國説,能參與到現代水網的規劃,是每一個“水設人”的自豪。為了讓每一個專項調研都經得起實踐的檢驗,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呼嘯,他們都一直穿行於齊魯大地的山川與河湖之間,為新時代的水安全保障尋求最佳答案。
猶記得,在調研沂沭河雨洪資源利用東調工程時,項目組連續奮戰在一線,一手拿着地圖,一手拿着勘查工具,摸排地勢地形。渠道挖多大、管道鋪多深?線路怎麼走最合理,走左邊還是走右邊?是從山中穿過去還是繞開?有村莊和鐵路的地方也要儘量迴避,還要考慮礦產分佈等。項目組先根據現有資料瞭解當地的地理情況,初擬線路佈局方案,然後對每一個地方進行勘查、測量。把每一個細節落實到位。回來後再加以綜合分析,彙總各項工程設計指標,然後徵求各專業技術人員意見進行修訂。
讓大家記憶深刻的一件事,是2021年8月勘查南濱海線方案時,項目組翻山越嶺,白天查勘現場,晚上標繪整理資料,勘查期間天氣就如孩子的臉,一會大雨滂沱,一會豔陽高照。到了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大家正忙着勘查地形,南濱海線項目組負責人蘇陽突然暈倒,把大家嚇了一跳。蘇陽年輕力壯,還是籃球隊主力隊員,身體很好,連續的查勘、熬夜,身體終於支撐不住,大家手忙腳亂地把他抬上車就趕往醫院。車子駛了一半,小夥子醒了,死活不肯去醫院,中途返回繼續完成他還沒完成的工作。
正是12個專題項目組提供了大量詳實的數據資料和論證成果,為《規劃》的儘快出台提供了堅實科學的技術支撐。山東現代水網“一張圖”是他們用腳一步步丈量出來的,這背後,是責任,是一線項目組無數科技人員的汗水凝結。
廣袤的齊魯大地,複雜的地形地貌,勤勞智慧的山東水設人,有太多的故事,像天上的繁星,撒播在山川河湖間。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他們廢寢忘食、忘我投入,他們跋山涉水尋求科學方案。功夫不負有心人,1月25日,《規劃》不負眾望,與社會見面。
“這張網,是山東水利人把握新階段,貫徹新理念,系統謀劃、科學論證,構建的新時代山東水利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非常符合山東實際。”山東省首批工程設計大師、全國水利水電勘測設計行業優秀設計總工程師劉長餘表示,山東現代水網是多功能性的,既可以把山東豐水地區的雨洪資源有效利用起來,實現黃河水、長江水與當地水的優化配置,也可以完善流域防洪減災格局,還可以統籌地下水超採治理、河道生態補水,促進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是集供水、防洪、水生態建設、航運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水網,將有效提升山東省水安全保障能力,也為全國現代水網建設提供重要的實踐方案。
向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專家諮詢委員會彙報。 山東水設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