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説:崇明東灘 來源/張峻松 攝
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昨天,是我國第六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的主題是“協同保護世界自然遺產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記者從市綠化市容局野保處和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正式成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若申報成功,崇明東灘極有可能成為本市首個世界遺產。
世界遺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了保護世界範圍內的人類文化和自然遺產,於1976年正式設立的保護形式。我國於1985年正式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目前我國已有世界遺產56項,其中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文化遺產38項。
圖説:保護區內目前已記錄到鳥類300餘種 來源/陳婷媛 攝(下同)
2019年,中國黃(渤)海棲息地(一期)申遺成功,江蘇省鹽城的兩處候鳥棲息地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同時,中國政府莊嚴承諾,繼續開展中國黃(渤)海棲息地(二期)申遺,將黃渤海區域更多候鳥棲息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崇明東灘保護區位於黃海生態區南緣,是候鳥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簡稱“EAAF”)的中間節點。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橫跨東北亞和澳洲,大多數候鳥無法連續完成如此長距離的遷徙,因此需要在中途停留和覓食。保護區處於長江口與東海形成的“T”字形結合部的核心部位,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被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列為具有國際重要意義的生態敏感區。
圖説:崇明東灘極有可能成為本市第一個世界遺產
保護區內目前已記錄到鳥類300餘種,其中有22種全球受脅物種、18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59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我國履行國際有關公約和協定的重要窗口。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使崇明東灘在世界範圍內也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因此被列入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
明年,世界遺產大會將審議新一批世界遺產提名地,崇明東灘極有可能成為本市第一個世界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