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大地,人傑地靈。滔滔黃河,哺育了中華兒女;巍巍泰山,見證了歷史滄桑。
歷史的腳步走進新時代,在脱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偉大征程中,山東脱貧攻堅成效顯著,成果得到有效鞏固提升,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近日,“大道康莊”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走進山東,專訪了山東省扶貧開發辦主任崔建海。
“按照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山東緊盯“黃河灘”,聚焦“沂蒙山”,鎖定“老病殘”,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基本方略,堅持省負總責、市抓推進、縣鄉抓落實工作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強化政策落實,採取超常規舉措推進脱貧攻堅。”説起山東的扶貧工作,崔建海侃侃而談。
2018年底,山東省累計減少省標以下貧困人口251.6萬人,8654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全部退出,也就是那一年,山東基本完成脱貧攻堅任務。截至2019年底,山東省脱貧享受政策人口197.9萬。
脱貧攻堅要下好“繡花”功夫
做好脱貧攻堅工作,堅持黨的領導是根本。
崔建海説:“山東強力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落地。省委書記擔任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開展五級書記帶頭遍訪貧困對象行動,實行省領導同志聯繫重點縣制度,省委、省政府與各市黨委、政府簽訂脱貧責任書,以責任落實推動工作落實。同時,4萬多名第一書記先後駐村抓黨建促脱貧,開展“萬名幹部下基層”助力推動脱貧攻堅等重大戰略任務,把黨的旗幟始終插在脱貧攻堅第一線。”
扶貧同時立志,山東堅持把扶貧扶志融於脱貧攻堅各項工作和政策中,引導貧困羣眾轉變思想觀念,提高勞動技能,通過辛勤勞動實現光榮脱貧、穩定脱貧。
在脱貧攻堅過程中,堅持六個精準:即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户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脱貧成效精準,持續下好“繡花”功夫。
崔建海介紹,對因病因學致貧和住房不安全的,紮實落實“三保障”扶貧措施,2016-2019年,累計分類開展大病救治201.8萬人次,資助貧困家庭學生69.72萬人次,改造貧困户危房12.88萬户;對“老弱病殘”特困羣體,綜合運用低保政策、資產收益分配、孝善養老、鄰里互助、村級扶貧專崗等方法,讓他們生活上有照顧、情感上有慰藉,着力提高他們的幸福感、獲得感。
百姓滿意的背後,有亮眼的數字支撐。
2016-2020年,山東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合計325.17億元,其中中央資金33.99億元,省級資金123億元。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和富民生產貸202.55億元,支持帶動貧困人口46.04萬人次,基本形成以財政投入為主,金融資金、社會資金共同投入的扶貧資金保障機制。着力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8654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實現“五通十有”全覆蓋。開展“千企幫千村”行動,2405家民營企業結對幫扶4051個村,累計投入資金14.87億元,幫扶貧困羣眾11.94萬人。積極開展消費扶貧,動員社會各界擴大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消費,2019年以來全省消費扶貧交易額73億元。
“我們充分用好督查考核這個指揮棒。”崔建海説,“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每年對各市各成員單位的扶貧工作成效進行考核。同時,全方位保障脱貧攻堅順利推進。連續兩年組織全省扶貧系統開展下沉一線調研,實現有扶貧任務的縣鄉村全覆蓋,發現問題督促整改,推動各地持續鞏固提升脱貧成果。”
瞄準主攻方向 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要打好脱貧攻堅戰,必須首先確定主攻方向。
近年來 ,山東省委、省政府把產業扶貧作為主攻方向,持續加大扶貧資金投入,支持貧困地區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崔建海説,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通過發展產業、參與就業實現脱貧,實施特色“種養加”和旅遊、電商、光伏等產業扶貧項目2.56萬個,年均帶動貧困户42.2萬户;項目總投資211.4億元,其中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93.4億元。對促進貧困羣眾穩定增收脱貧、推動地方產業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
崔建海介紹,山東堅持“四到縣”原則,規範產業扶貧項目建設管理。省級以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全部按因素法直接切塊到縣,由縣級統籌安排使用;產業扶貧項目審批管理權限全部下放到縣級,實行目標、任務、資金、權責“四到縣”管理體制,省級負責政策指導,市級負責管理監督,縣級是項目實施的責任主體。
產業扶貧項目運營管理與項目建設同等重要。
崔建海介紹,山東將產業扶貧項目形成的經營性資產全部確權到村,靈活採取村集體自營、合作社經營、承包、租賃等方式,明確經營主體,落實管護運營責任。扶貧資產收益由村集體負責分配使用,重點用於幫扶沒有勞動能力的老弱病殘貧困人口,同時可用於設立扶貧專崗和公益崗位,以及發展村內公益事業等。
“我們將產業扶貧項目建設運營管理情況納入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加大項目所佔比重,對考核發現的問題原汁原味進行通報,倒逼各地強化項目建設管理。”崔建海説道。
鞏固成果 防止返貧和新致貧
脱貧不返貧才是真脱貧。
2019—2020年,脱貧後的山東全面鞏固提升脱貧攻堅成果,把防止返貧和新致貧擺在突出位置。
崔建海表示,2019年,山東探索建立即時發現即時幫扶機制,對因病因學因災因意外等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困難羣眾,即時發現,即時建立台賬,由扶貧部門牽頭各行業部門以“兩不愁三保障”為核心標準開展幫扶。
“今年初,一場疫情突然襲來,山東各級各部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脱貧攻堅,全力保障貧困羣眾的基本生活,全面落實‘兩不愁三保障’各項政策,紮實推動扶貧產業復工復產,多渠道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健全完善即時發現即時幫扶機制,全面排查精準幫扶因疫、因病、因災、因意外可能返貧致貧人口,有效防止了脱貧人口返貧和產生新的貧困。”崔建海説。
崔建海介紹,2020年以來,省、市、縣、鄉四級聯動,結合脱貧攻堅自查評估和“大排查、大整改”活動,對貧困户開展核查,對一般農户、穩定脱貧户進行走訪摸排,排查返貧致貧風險點。村“兩委”、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作為轄區內的日常監測責任人,重點將“三保障”存在困難的一般農户、因病因災因意外等支出驟增的家庭、無監護人的精神病人和流浪人員、建檔立卡以外的低保和特困分散供養人員等納入監測範圍,持續跟蹤家庭收入、生產生活條件、家庭成員健康狀況等,發現返貧致貧風險點及時向扶貧部門反映。
此外,各級扶貧部門定期與民政、衞生健康、醫保、殘聯等部門開展數據比對共享,對新增低保、大額醫療支出、重度殘疾、臨時救助家庭等進行綜合分析研判。對動態監測發現的疑點情況,縣、鄉扶貧部門及時完成入户核對、審核研判工作。
“對之前沒有扶貧政策扶持的邊緣户,參照貧困户進行管理,脱貧攻堅期內納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各項扶貧政策的保障範圍,並將邊緣户幫扶成效作為各級扶貧開發成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崔建海説。
崔建海介紹,對有勞動能力的,山東通過組織外出務工、發展產業,支持其增收致富;對勞動能力較弱的,利用扶貧車間、公益崗位、扶貧專崗、疫情防控臨時崗位等進行妥善安置,幫助其就近務工;對無勞動能力的,綜合運用低保、臨時救助、醫療救助、扶貧資產收益、孝善養老等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對“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存在問題的,着力補齊短板弱項。
“截至目前,全省1.47萬户、3.42萬名邊緣户全部落實幫扶措施,全省沒有發生因疫情或其他原因出現返貧和新致貧的情況。”崔建海最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