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奠漸行漸近,網絡祭祀愈受青睞

網絡祭祀以更加智能化與人性化的方式,推動人們對於祖先懷念祭掃的文明化改變。那麼對於網絡祭祀你怎麼看?

傳統祭掃:風吹曠野紙錢飛,濃煙燻得路人愁

每年一到清明時節,各地幾百萬的祭掃大軍紛紛湧入各個公墓、陵園、山林中,導致人潮擁擠、交通堵塞、事故頻發,常常上演一幕幕“人在囧途”。而焚燒紙錢、祭品的老習慣導致各地紛紛出現“風吹曠野紙錢飛,濃煙燻得路人愁”的狀況,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使空氣質量大幅下降。近年來,政府一直不遺餘力地呼籲市民提高防火意識,提倡“文明祭掃,過平安清明”,但這種“老調重彈”似乎成效不大。

文明祭奠漸行漸近,網絡祭祀愈受青睞

文明祭祀新方式:“網絡祭祀”悄然興起

其實,早從2007年起,民政部就在全國推廣一些新潮又文明的祭祀方式,像網上祭祀、居家祭祀、社區公祭、集體公祭等等,時下隨着疫情的反覆也正逐漸流行起來。網上祭祀藉助互聯網將現實的紀念館與公墓“搬”到電腦上,方便人們隨時隨地祭奠已逝親人。逝者家屬可以在網上祭祀平台創建紀念堂,編輯逝者一生的簡介、重要事蹟、上傳逝者生前的照片等等,還可以進獻多種祭奠貢品,構建親屬關係網。

文明祭奠漸行漸近,網絡祭祀愈受青睞

雖然網絡祭祀這種新潮的祭祀方式有着以上諸多優點,但它的推廣卻並不順暢,引發的爭議也不在少數。使用這種新潮祭祀方式的多數是年輕人,他們認為傳統的祭祀方式並不環保,只要心意在,在網上送上一束花、寫下一段話,同樣能表達對逝者的哀思。而上了年紀的市民思想更為傳統保守。

南大民俗專家徐藝乙表示:祭祖掃墓雖是一項很重要的節日活動,但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各有不同。很多離鄉在外或身有不便的人,也只能選擇網絡祭祀的方式來緬懷親人。這只是現代人祭掃的一種方式。

其實在當前這種疫情頻發的形勢下,傳統祭祀既耽誤時間又浪費經濟,我們何不選擇網絡祭祀?既可表達我們自己對親人的懷念,又能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這種兩全其美的形式何樂而不為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57 字。

轉載請註明: 文明祭奠漸行漸近,網絡祭祀愈受青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