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江源的環保人——走進三江源
今年3月9日,綠色江源雪豹監測隊監測到的雪豹畫面。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户端訊 紮根江源的環保人應該是什麼樣子?尕塔做出了榜樣。
尕塔,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局長。作為國家公園的一名幹部,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責任、使命、奉獻、擔當”。
採訪尕塔,是在午休時間。短短兩個多小時,他講述了他的生態環保事業,行之有效的基層保護生態經驗。言談中,全是對雪山草原的熱愛和對環保工作的熱忱。
1996年,剛參加工作的尕塔在曲麻萊縣民族中學當老師,2010年,調任曲麻河鄉任鄉長。
“初到曲麻河鄉,我看到人人穿着整潔乾淨,方圓幾公里看不到生活垃圾,尤其在措池村,村容乾淨,村貌整潔,婦孺老幼都愛護環境講衞生,不禁眼前一亮。”尕塔説:“措池村的老支書尕瑪、勒池村的老支書尕桑以及曲麻河鄉的每一位牧民,給我上了一堂堂生態環保課,他們的主動付出和堅持深深激勵着我。”
在曲麻河鄉工作的六年時間,尕塔對保護生態環境的認識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也開啓了他的“環保事業”,在他帶領下,曲麻河鄉牧民羣眾實現了生態、生產、生活共贏。 “如果生態環保是一門課程,那麼現在以措池村為代表的曲麻河鄉就是尖子生班,其他鄉鎮以曲麻河鄉為學習榜樣,在保護環境的路上越走越紮實。”尕塔説。
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啓動,曲麻萊縣劃轉機構和職能,整合原國土、水利、環保、林業和三江源辦等五個部門,組建了曲麻萊管理處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設置了鄉管護站和村管護隊,並進一步向社、組、户延伸觸角,形成了縣有監督員、鄉有指導員、村有大隊長、社有中隊長、組有小隊長的“五有”隊伍建設體制。如果説,在曲麻河鄉尕塔是邁着小碎步對環保工作進行嘗試和探索,那國家公園的正式設立,則給他的環保事業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平台和更加廣闊的舞台。
為進一步發揮不同羣體的作用,尕塔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在各村組建了黨員生態管護組、民兵生態管護組、婦女生態管護組、僧尼生態管護組四個小組,在村裏成立了生態管護員摩托車隊、車隊、馬隊三個巡邏隊,在每個村設置了兩户“黨員生態中心户”,形成了管護隊伍建設以村為單位的“五有四組三隊兩户”新模式。
在“五有四組三隊兩户”的模式下,生態管護員按照職責劃分,具體設有信息員、嚮導員、司助員、垃圾分類員、植物監測員等,織成了一張“點成線、網成面”的生態保護大網,實現了動態化有效管理,消除了管護盲區和死角。
為展示曲麻萊管理處珍貴的生態資源和豐富的體驗資源,充分激發牧民羣眾愛護大自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尕塔又組織建立了生態管護員大自然攝影隊、綠色江源雪豹監測隊以及帳篷美術隊等。
尕塔説,牧民羣眾的環保意識愈來愈堅固,全縣5鄉1鎮19個村社幾乎看不到任何垃圾,比縣城周邊的環境衞生好,這就説明人們尚未打破自掃門前雪的傳統觀念,環保不分地域的理念尚待樹立。
為此,尕塔四處跑項目要資金,在縣城建立了三處垃圾分類回收點和垃圾兑換綠色食品綜合超市。垃圾兑換綠色食品綜合超市是2020年3月啓動,但到年末全縣只有92個人參與,牧民羣眾的參與率非常低。“從2021年開始,我們發動生態管護員積極參與兑換活動,並且實行兑換獎勵翻倍的機制,現在大家的參與率有了顯著提高。”
“人是大自然最大的敵人,只有把人的思想觀念指引好了,才能從根本上愛生態、護生態、懂生態。”從2019年起,三江源頭區域第一個生態教育工作站——拉覺悟生態教育工作站在巴幹鄉團結村開始試運營。這裏既是一所農牧民生態管護培訓學校,也是當地青年的就業基地。
“目前工作站有十名本地大學生組成的生態專職教師,一名生態老師將帶動更多人投身環保工作。截至今年8月,我們已經舉辦了18期生態教育班,培訓生態管護員1000多名。”尕塔説。(李慶玲)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