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人眼中,與身後事有關的遺囑等屬於忌諱談論的領域。然而據中華遺囑庫發佈的最新版白皮書顯示,自2013年以來共登記保管了19萬餘份遺囑,社會的遺囑意識在不斷增強,並已趨向年輕化,其中最小的立遺囑者才17週歲。
00後們為什麼具有這樣的“超前意識”,財產來源是什麼,又指定給了誰?
遊戲賬號成遺產常見類型
據瞭解,中華遺囑庫是由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和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於2013年3月21日共同發起主辦、由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承辦的公益項目。自中華遺囑庫2013年啓動以來,八年間遺囑諮詢量逐步上升趨勢明顯,共登記保管了190866份遺囑,其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提前立遺囑做好財產規劃。
據3月19日中華遺囑庫發佈的《2020中華遺囑庫白皮書》數據顯示,“80後”訂立遺囑的人數每年呈上升趨勢,到了2020年,“80後”訂立遺囑總人數達到503人,短短4年期間,一共翻了將近7倍。他們的遺囑中,有97.23%是涉及到房產。
截至2020年底,共有553位“90後”在中華遺囑庫登記保管了遺囑。
與其他年齡段的立遺囑人不同的是,“90後”的遺囑中,財產種類更加豐富。“虛擬財產”的納入和安排成為其一個突出的特徵:支付寶、微信、QQ、遊戲賬號等虛擬財產是“90後”遺囑中常見的財產類型,其次就是證券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00後也開始訂立遺囑了。其中,最年輕的遺囑人僅17週歲。
17歲的網絡寫手立下了遺囑
2020年7月份,中華遺囑庫廣東第二登記中心主任湯婷婷為這位00後辦理了遺囑的相關事宜。
據她介紹,18週歲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就可以訂立遺囑。不過,法律也規定年滿16週歲以上,有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來源,視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所以16-18週歲是否具備訂立遺囑的能力,需要具體分析。
這位17歲的男生王皓(化名)來自廣東,是家裏的獨生子,目前正在上大專,同時還是一名網絡寫手,創作的網絡小説獲得的分成也成了他的收入來源,他平時就靠自己賺的錢去生活、旅遊。
眾所周知,如今很多熱播劇改編自網絡小説,一旦大火收益可觀。因此王皓遺囑的主要內容便是與網絡小説的著作權有關。
王皓這麼早就立下遺囑的舉動讓他的朋友也很疑惑,對此,他是這樣解釋的:“我覺得想到就要去做,不要等。等着等着,可能最後什麼都沒有留下,這是很不負責任的。我自己平時也是一個比較有規劃的人,所以我想把自己的事情都安排好,也是對父母一個交代,相當於留下點自己的愛。”
按照規劃,王皓打算將財產分別給父母、朋友一部分。“考慮到父母也不缺錢,朋友對我很好,很照顧和支持我,所以也想給朋友一部分。”
因為父母都是從事教育行業,愛看書的習慣也深深影響了他,從14歲開始便萌生了創作了網絡小説的想法,如今已完成多部作品,並在圈內小有名氣。也正因為如此,平時寫作壓力比較大,甚至會經常在夜裏寫作,而一些年輕人猝死的新聞也讓他覺得立一份遺囑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朋友被定為唯一遺囑繼承人
2020年10月份,中華遺囑庫上海第二登記中心主任田豔也接待了一位想要立遺囑的00後。
18歲的王雨(化名)是一名大一新生,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在網上看到了有關遺囑的相關報道,於是通過中華遺囑庫的官網聯繫到田豔瞭解具體事項。她考慮到手機、電腦屬於易耗品,交付時程序有些複雜,便決定將一張銀行卡寫進了遺囑裏,這裏面有過年收到的壓歲錢以及用壓歲錢購買基金理財獲得的收益。
如此年輕就有立遺囑的想法讓田豔也心生好奇,王雨解釋稱,因為自己輔修了法律,略懂一些法律知識。“萬一有什麼意外的話,我很想感激一個人,雖然錢不多,但就當是一個回報吧。”
有些意想不到的是,她希望把存在銀行卡里的2萬多元留給自己的一位朋友,因為這位朋友在王雨最傷心難過、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了支持幫助和關愛,而自己的父母都有賺錢的能力,便沒有將父母列為遺囑繼承人。
而且立遺囑的事情本身,王雨的父母並不知情,這純屬她的個人意願,不想讓父母知道。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她坦言,自己的心理很健康,一旦説了反而怕父母不瞭解,進而造成誤解。
“立遺囑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以後會更加認真地活着。”王雨説,等自己有了賺錢的能力,以後掙的錢可能還會存入這張銀行卡里,如果資產增多可能會重新訂立遺囑,增加遺囑繼承人。
田豔介紹,入職三年來她接待了很多年輕羣體,比如剛剛參加工作、成立家庭的會來諮詢。“幾乎沒有年輕人過來立遺囑又反悔的情況,因為他們非常果斷、理性,都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也知道遺囑會幫助解決什麼。如果以後資產或意願發生變化,也是正常現象,我們也會尊崇他們的意願。”
田豔認為,越來越多的人學會使用法律的方式保護自己的心願、家庭,是愛的一種延續,也是社會的一種進步。天有不測風雲,與年齡無關,如果沒有做好處理和安排,可能會有遺憾。
這7萬份卻被認定無效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實施後,大眾在訂立遺囑的方式上有更多的選擇。“打印遺囑”是《民法典》確認的一種新的遺囑形式,記者從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了解到,目前,中華遺囑庫已登記保管22204份打印遺囑。
據瞭解,自疫情爆發以來,中華遺囑庫上線“微信遺囑”小程序留言功能,2020年,一共收到將近7萬份“微信遺囑”。
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主任陳凱表示,“微信遺囑主要是表達對家人的叮嚀、囑託和祝福等情感方面的,微信遺囑並非法律意義上的遺囑。《民法典》繼承編對遺囑的形式有嚴格的要求,通過微信訂立遺囑並不符合法律規定,因此微信遺囑僅適用於處理非財產性的事務,例如傳遞關愛或者叮囑某些個人事務。中華遺囑庫開通該功能的目的在於讓大家通過這種更加温馨的方式傳遞情感。”
此外,中華遺囑庫還創新了“盲文遺囑”、“文盲遺囑”、“錄音錄像遺囑”的登記服務,以滿足盲人、視覺障礙、書寫障礙、識字困難等特殊需求的人羣。
實習生 葛佳琪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宋霞
編輯/白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