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特斯拉中國銷量驟降超60%!電動車最新數據來了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綜合

8月9日,乘聯會發布數據,雖然7月新能源乘用車因淡季因素影響,零售銷量48.6萬輛環比下降8.5%,但7月的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56.4萬輛,跟去年增速相比,123.7%的增速不減。由於新能源乘用車銷情火爆,該機構調高全年預測50萬輛到600萬輛,並表示四季度初仍可能調高預測。

值得注意的是,面臨國產品牌新能源汽車的“圍剿”,特斯拉中國今年7月銷量環比暴跌64.2%,零售市場份額降至1.7%,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乘聯會方面也預計,未來隨着燃油車保有量劇烈萎縮,對電動車實施徵税將成為必然。

四季度預期或繼續調高

乘聯會數據顯示,7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48.6萬輛,同比增長117.3%,環比下降8.5%,1-7月形成“W型”走勢。1-7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273.3萬輛,同比增長121.5%。不過,在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部分,按照前6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246.6萬輛,同比增長122.8%。隨着7月的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56.4萬輛,增長123.7%的增速不減。

值得一提的是,7月新能源乘用車銷售持續火熱較為不易,其銷售面臨兩方面衝擊。首先是今年6月1日開始實施的燃油車車購税減半政策。不過,從實施兩個月的情況來看,新能源車市場增長並未受到衝擊,6-7月新能源車仍全面實現強勢增長。

另一因素即為7-8月曆來為汽車銷售淡季。不過,乘聯會方面表示,剔除特斯拉擴產的特殊因素,7月的新能源乘用車環比6月仍有增長,沒有體現出車市應有的季節性回落,説明車市總體增長特徵是需求強於供給,正常季節規律暫時失靈。

特斯拉市場份額下滑

乘聯會數據還顯示,7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26.7%,較2021年7月14.8%的滲透率提升11.9個百分點。其中,7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51.7%,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8.7%,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4.9%。

其中,7月自主品牌大幅度擠壓其他板塊。7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73%,同比增加9個百分點;而合資品牌新能源車份額為6.5%,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新勢力份額則為16.5%,同比下降4.6個百分點;而特斯拉份額1.7%,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7月特斯拉中國汽車銷量2.82萬輛,較上月銷量7.89萬輛環比下降64.2%。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其銷量下滑一方面是受到了產能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在自主車企集體發力的背景下,新品迭出,勢必會對特斯拉佔據的細分市場進行衝擊,而這也充分反映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之激烈。

此前有消息稱,特斯拉上海工廠7月份正在進行改造,只進行了部分運營。根據特斯拉近日發佈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上海工廠在近期完成了產能升級,年產能超過了75萬輛,是特斯拉目前產能最高的超級工廠。

乘用車出口成亮點

乘聯會公佈的數據另有一亮點值得關注。數據顯示,7月乘聯會統計口徑下的乘用車出口22.6萬輛,同比增長76%,環比增長19%。其中,7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4.9萬輛,佔出口總量的21.8%。

具體來看,7月特斯拉中國出口19756輛、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出口13413輛,東風易捷特出口新能源車6103輛。比亞迪、哪吒汽車、吉利汽車、長城汽車、愛馳汽車、奇瑞汽車、江淮汽車等,也分別向海外市場出口了部分新能源車型。乘聯會方面表示,目前在推動新能源汽車出口方面,造車新勢力的動作更為突出,包括創維汽車、威馬汽車等在內的新勢力企業,均在加大出口力度。

事實上,近幾個月銷量均達“10萬+”的比亞迪正在積極推進國際化。7月21日,比亞迪宣佈進入日本乘用車市場,首批車型包括元Plus、海豚和海豹;8月1日,比亞迪與歐洲經銷商集團Hedin Mobility合作,進軍瑞典和德國市場。10月,比亞迪將攜新能源乘用車矩陣亮相巴黎車展。

此前有消息稱,比亞迪將訂造多艘LNG雙燃料純汽車運輸船PCTC,預計2025年交付。華創證券預計,假設單艘年均運輸6次,6-8艘運輸船的年運輸量約為28-37萬輛,到2025年比亞迪汽車出口量有望達到30-50萬輛級別。

完善電價制度

徵税是必然

不過也有機構認為,新能源汽車銷售未來面臨多重壓力,包括電價機制完善、徵税以及車輛自身價格因素。

根據統計,2019年國內居民電價,在可獲得數據的28個國家中位列倒數第二,平均每度是0.542元。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居民電價偏低,工商業電價偏高。

乘聯會表示,估計國家下一步將要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逐步緩解電價交叉補貼,使電力價格更好地反映供電成本,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形成更加充分反映用電成本、供求關係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居民電價機制。

另外,隨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日益提升,燃油車市場已經受到明顯擠壓。近期瑞士政府表示,由於近年來來自傳統燃油汽車的税收減少,該國計劃對以電力和其他替代能源為動力的車輛徵收新税,以此來幫助填補道路建設和維護方面的資金缺口。

乘聯會方面也預計,未來燃油車保有量劇烈萎縮後,國家税收的缺口仍將需要電動車税收體系的支撐。電動車的購買和使用階段,乃至報廢環節的徵税是必然趨勢。

而今年以來,新能源車輛價格也出現普遍上漲,直接拉昇購車成本。國金證券汽車團隊表示,疫情反覆帶來的不確定性不斷衝擊汽車產業供應鏈,與此同時,動力電池原材料碳酸鋰價格一路飆升,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從去年初的 6.8 萬元/噸上漲到如今的約 50 萬元/噸,翻了近8倍。在上游汽車產業鏈不穩定、原材料價格維持高位的條件下,多家新能源汽車廠商22年宣佈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