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應對負面情緒 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六一兒童網導讀】其實,很多父母都反應,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感覺情緒變得十分不穩定,父母嘮叨幾句也不愛聽,動不動就發火,感覺就像是一個炸藥桶,指不定什麼時候就爆炸了。

  父母都以為是自己家的孩子長大了,翅膀硬了,所以開始不聽話了。其實,父母如此解讀,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孩子真的就是長大了,對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他們不再像小時候那樣,什麼事情都沒有主意,一味地聽從父母的安排。

  不過,這是一件好事兒,著名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在他的名著《兒童人格養成》一書中説過,"一旦到了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都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孩子就會表現出像擺脱鎖鏈一般的言行。這反而説明他在快速成長,人格在穩步發展"。

  但是,有了自己的想法,為什麼孩子的情緒就會變得如此糟糕呢?其實,這與孩子所處的成長時期也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青春期孩子為什麼經常會孩出現情緒問題?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他們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全,所以在控制情緒方面的能力就會比較弱,但是,大腦的情緒系統的活躍度卻遠遠超過於其他階段,而這也就是造成孩子出現情緒容易激動、易怒的主要原因。

  再加上孩子的生活經驗和社會閲歷都比較少,他們往往比成人更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所以,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孩子早上出門的時候還開開心心的,等到晚上回家的時候,狀態就變得非常差。

  問孩子原因,很可能就是班級裏有同學説了一句,他今天穿的衣服很醜,其實買的時候孩子還是非常喜歡的,但是就因為其他人的一句話,孩子就受不了了。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因素,是我們無法忽視的,那就是父母與孩子的交往方式。在父母眼裏,孩子永遠都是需要自己來批評幫助的,所以無論孩子做什麼,父母都想叮囑幾句,覺得這樣是在幫助孩子。

  父母的初衷雖然是好的,但是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説,卻未必是他們需要的。畢竟,這個階段他們的獨立意識開始顯現,他們迫切地需要來自於父母的肯定與認同。

  所以,此時父母的叮囑,在他們看來就是不信任、不尊重,所以這個時候父母的説法和做法很容易就激發起孩子強烈的情緒反應。海姆·G·吉諾特就曾説過,十幾歲的孩子對不請自來的關注和建議感會感到憤怒。

  既然這樣,那我們就應該什麼都不説,什麼都不做嗎?這樣孩子就沒有情緒了嗎?當然不是,越是這個時候,我們越是應該要幫助孩子。畢竟,情緒對孩子的成長來説,十分重要,一個人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緒對於他未來能否長遠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拿破崙曾經説過,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如何幫助孩子應對負面情緒,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之前,有一部非常火的青春電影,就做《狗十三》,與那些聚焦青春期戀情的電影不同,這部電影更多地講述了,一個十三歲的少女在成長的過程中,與家庭之間出現的摩擦。

  主人公李玩的爸爸給她買了一條小狗,李玩一開始十分排斥,後來慢慢喜歡上了,還給它取名叫做"愛因斯坦",但是好景不長,爺爺在遛狗的時候,把它丟了。

  這件事情對於一個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説,簡直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但是,父母和家人卻不明白這個道理。而這也就導致他們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沒有幫助孩子消解情緒,反而給孩子帶來了二次傷害。

  可見,很多父母並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處理情緒。不少父母,一看到孩子情緒不好,自己也跟着着急。但是,又沒有合適的辦法,就只能安慰孩子,"你別不開心了,不要去想那些煩心事兒了",其實,這樣的安慰不僅沒有效果,反而會讓孩子的情緒變得更加糟糕。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白熊實驗。研究人員讓你在接下來的十分鐘之內,不要想白熊。結果卻是,越是不讓想,就越是會去想,根本就控制不了。

  換做是負面情緒也是一樣,我們越是不讓孩子去想,孩子就越會去想自己的情緒不好,這樣孩子不僅會因此變得更加煩躁,而且情緒只會變得更加糟糕。

  首先,我們要調整對負面情的認知,不是不好。

  情緒分為正面和負面,這只是代表它給我們帶來的感受不同,但是卻不能因此就説某一種情緒是好還是壞。

  情緒是一種語言,它在向我們傳達信息。就像是怒。很多孩子在青春期都會出現憤怒這種情緒,父母會簡單粗暴地認為,孩子就是脾氣大,不好管。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孩子不是永遠都處於憤怒中的,憤怒一定是有原因的。

  比如,不被理解、被冤枉、受人欺負等等,憤怒是不會無緣無故出現的。這也就是我們説負面情緒不是壞事兒的原因,我們可以通過孩子的情緒去找到情緒背後的原因,之後幫助孩子去處理,從而幫助孩子消解情緒。

  從這個角度來説,負面情緒不僅不壞,還是一件好事兒,它可以成為我們與孩子交流的窗口。

  其次,我們要先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能牴觸。

  什麼是情緒呢?情緒其實就是我們對於外界環境產生的一種主觀感受,既然如此,感受沒有好壞,只有適應和不適應。那麼,怎麼才能讓孩子適應並且接納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父母先接受。

  不少父母一看到孩子有負面情緒,自己就先着急了。"你怎麼脾氣這麼差,怎麼別人能受得了,你就受不了"等等諸如此類的評價,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情緒甚至是自己,都是不被接受的。

  其實,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我們應該先去接受,理解孩子處於這樣一個特殊時期,產生這些情緒很正常,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孩子就會從我們這裏接受到一個信號,那就是"產生情緒很正常,我們可以面對並且處理它"。

  其實,這也是幫助孩子在潛意識中建立一種暗示,讓孩子在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他就不會完全被負面情緒所控制,能夠保持冷靜,畢竟他知道,這些情緒很正常,而自己可以處理。

  第三,我們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不能壓制。

  孩子摔東西、發脾氣其實都是表達情緒的一種途徑,我們不能因為看到孩子哭泣、大喊大叫,就覺得孩子懦弱或是不懂事兒,只能説孩子也許表達情緒的方式需要調整,但是絕對不能因此就壓抑孩子的情緒。

  情緒是一種力量,如果發泄不出去,就會一直堵塞甚至惡化,從而給孩子帶來內傷。當孩子實在壓抑不住的時候,一旦爆發,還有可能給別人帶來傷害。所以,我們不僅不能壓抑孩子的情緒,我們還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這樣我們還可以在孩子表達的過程中,就孩子指導,告訴孩子怎麼正確地宣泄自己的情緒,比如可以參加一些運動,跑步、爬山、游泳,這些都可以,讓孩子在運動的過程中釋放出自己的能量,還可以沒有人的地方,大聲地喊出來,這樣也會有助於孩子發泄自己的情緒。

  這些方法都能起到替代的作用,可以讓孩子嘗試一下,之後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我們要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家。

  這一點對於孩子來説,非常重要,但是卻最容易被家長忽略。我們總是以為情緒問題都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可是實際上,父母給孩子營造的環境也會給孩子帶來重要的影響。

  比如,父母每天都嘮嘮叨叨,讓孩子不勝其煩;父母每天吵架,家裏總是烏煙瘴氣;又或者父母總是看不慣孩子的做法,希望孩子能夠做到百分之百的聽話,這些做法都會讓孩子感到厭煩甚至是痛苦。

  所以,這個時候説得太多,絕對不是最好的辦法,我們應該把話語權交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主動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想要讓孩子做到這一點,最需要的就是有一個充滿愛的家,讓孩子身處其中,感覺到安全感。

  這樣孩子就會覺得無論我在家裏説什麼、做什麼,都不會被拋棄,他才有勇氣去表達,當父母知道了孩子情緒背後隱藏的真實想法之後,就可以想辦法與孩子一起解決,只有這樣,那些負面情緒才會真的消失於無形。

  出現負面情緒不是問題,但是如何幫助孩子處理是個問題。如果父母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進行處理,讓孩子從負面情緒看到正面的意義,感受到積極的力量,這才是真正地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度過"惱人"的青春期的最佳途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56 字。

轉載請註明: 如何幫助孩子應對負面情緒 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