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汽車中控大屏越來越流行時,福特探險者卻落入了俗套

緊承標題所言,在此前的《哪怕前方是溝壑縱橫,探險者都是毫不畏懼,但唯有一點顧慮 》這篇文章中就提到福特探險者的“大尺寸懸浮屏是受到爭議的”。

果不其然,在文章發表以後,有一些網友同樣反饋探險者的這個中控大屏太突兀了,有一股濃濃的“山寨汽配城”風格,那麼這股中控大屏的“歪風邪氣”是怎麼來的呢?

當汽車中控大屏越來越流行時,福特探險者卻落入了俗套

就如現在的車型動不動就是PLUS版、PRO版或是MAX版一樣,這股潮流也是來自於科技界,而最先這麼玩的就是馬斯克的特斯拉,一個17寸的中控大屏。

系統界面可實現多點觸控、停留、旋轉等功能,而且使用者可以通過屏幕控制包括娛樂系統、導航、空調、座椅加熱、行李廂啓閉、天窗的開閉、車身高低調節、充電設定等眾多功能。

當汽車中控大屏越來越流行時,福特探險者卻落入了俗套

隨後各家車企是趨之若鶩,紛紛推出了各自的中控大屏,其中集大成者恐怕就是現在已經瀕臨消亡的拜騰汽車了,直接是主副駕的“共享全面屏”。

這塊大屏長1.25米,高0.25米,可以通過“五維”控制,即手勢感應控制、方向盤觸控屏控制、手機APP控制、物理按鍵控制和語音交互控制,功能也是十分全面。

當汽車中控大屏越來越流行時,福特探險者卻落入了俗套

那麼一塊優秀的中控屏得具備哪幾方面的特點呢?

首先是佈局的合理性,從人體生物學原理角度進行考慮,人單眼的水平視角最大可達156度,雙眼的水平視角最大可達188度,屏幕的佈局在角度上不可超越這個角度,一旦越過就會影響安全駕駛。

因此屏幕的設計和安裝位置都應該是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在手動駕駛的場景下能夠給予駕駛者最優的視線範圍,幫助其在駕駛時以最合適的角度獲取相應的駕駛信息。

當汽車中控大屏越來越流行時,福特探險者卻落入了俗套

其次是功能分配的合理性,目前的屏幕的主流發展趨勢都是偏向於動態化、智能化、實時的功能分配。從數據顯示,人們對一個手眼合作活動的期望反饋時間是100毫秒,對一個因果關係(比如單擊一個按鈕然後發生某事)的期望反饋時間是1秒,他們對任何反饋時間為5秒以上的事都會覺得沮喪和困惑。

因此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屏幕,重要的反饋層級應該放在最高優秀級的位置上,以方便駕駛者及時作出反饋,減少交通安全事故——這也是汽車儀表及中控屏設計的最高哲學。

當汽車中控大屏越來越流行時,福特探險者卻落入了俗套

然而探險者的這塊中控大屏為何受到一些“詬病”呢?

目前大多數的反饋都是覺得這塊中控屏的設計有點“醜”,就完全像一個12.8英寸的ipad突兀的懸浮在中間,跟後期在汽配城加裝一樣,沒有設計美感可言;

其次是認為探險者的這塊中控大屏由於缺少物理按鍵,想在行駛中調整空調,換歌等基本操作,智能語音系統不能百分百識別,操作不是十分的便利。

因此車伕覺得探險者的中控大屏設計太前衞了,其實物理按鍵操作更快更直接,快速操作和盲操仍然需要它們,可觸摸控制的屏幕並不能完全取代物理按鍵;

在目前的車聯網功能下,語音控制功能雖説是簡單易用的,也能進一步豐富交互的方式,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其侷限性的。

當汽車中控大屏越來越流行時,福特探險者卻落入了俗套

最後,縱觀現在市場在售的30-50萬元的中大型SUV中,原廠就配備探險者這麼大的“ipad”大屏幕的印象中幾乎沒有(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而如今福特更是在高端SUV領域連續採用這種設計,因此車伕覺得探險者延用這種設計實在是太過於冒險,又或者説對於國人口味的把握還不到位;

要知道目前海外版的探險者卻依舊沿用傳統尺寸,仔細研究之後就會發現,福特並非很古板故意將中控屏幕設計的很小,而是想讓駕駛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美系車優秀的駕駛體驗上來;

因此探險者這一針對國人的優化設計,顯得有些“得不償失”了,其實探險者如果想跟國內市場更吻合的話,中控大屏完全可以參照自家車型福特鋭際來設計,既不會脱節也不會太“汽配城”哦!

當汽車中控大屏越來越流行時,福特探險者卻落入了俗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24 字。

轉載請註明: 當汽車中控大屏越來越流行時,福特探險者卻落入了俗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