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言皓
説到印度的近代史,就不得不提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
作為一個具有五千年以上歷史的文明古國,印度竟然被英國殖民統治長達200年。以1947年印度從英國獨立時統計,印度人口有近4億人之多,土地面積也有400萬平方公里以上(包含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英國駐印軍隊從始至終,最多時有數萬人,最少時不滿千人,顯然如果英國純粹以武力作為後盾來殖民統治如此龐大的印度,是做不到統治200年這麼久的。
英國之所以能夠征服並且殖民整個印度歸根到底是先進的社會形態戰勝了落後的社會形態,透過下面這些印度內在的深層痼疾,我們就會發現其結果具有必然性。
印度在最近的兩千年裏基本上長期處於分裂的狀態,按照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的話講:“印度從來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地理概念”。就算莫卧兒王朝在最強盛時也只是佔據了大部分的印度國土而已,在英國來到印度之前,印度就是一個小國林立的地區,其間分佈着幾百個大大小小的土邦。並且各個土邦互相敵對,互不統屬。
這就給了英國殖民者一個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機會。
因為此時的印度根本沒有統一意識的民族觀念,完全沒有意識到英國殖民者才是他們真正的敵人。相反這些印度土邦之間戰爭不斷、相互攻伐,為了各自的利益,就這樣子不但沒有形成反英聯盟,反而他們還選擇跟英國殖民者結盟,最終讓英國殖民者坐收漁翁之利。
所以英國人面對的不是一個強大的統一的印度,而是無數個各自為政的實力微弱的小國。
1757年,英國人以900人的微弱軍力,通過賄賂孟加拉軍隊的軍官讓他們撤退,以弱勝強的擊潰了7萬的孟加拉軍隊並隨即佔領了孟加拉地區,然後以此為跳板慢慢蠶食印度其他地方。直至1849年英國殖民者完全佔領了整個印度,這中間花了上百年時間。
再者,印度的宗教觀念與階級制度也是導致了印度被英國征服的主要原因。從歷史上來看,大英帝國不是第一個征服印度的政權,在它到來之前,印度已經被雅利安人,希臘人,大月氏人,突厥人,蒙古人所征服統治過。
説穿了印度的歷史就是一部被征服與殖民的歷史。然而印度人對宗教的熱愛程度之深,恐怕世界上其他地區的人無出其右了。
歷史悠久,種類繁多的印度宗教嚴重的束縛了印度人的反抗精神,信徒們普遍相信消極的宿命輪迴論,甘於忍受今世的苦難,而期待所謂來世進入極樂世界的幸福生活。這樣一來,他們對現實世界的關注度就會顯著降低,並且對對個體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訴求也甚少關心。
如此看來,英國殖民者對他們而言根本無關痛癢,來與不來他們都照樣的自我沉迷於苦行僧的修煉。這也是印度一而再、再而三被征服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層面,印度境內的宗教派系矛盾也成為了英國殖民者經常拿出來的一個宗教牌,英國殖民者就經常挑唆伊斯蘭教的地方勢力攻擊印度教統治的地方勢力,進而鞏固自己的殖民統治權。
至於説到印度的社會等級制度,自從雅利安人征服印度,給印度帶來了種姓制度之後,印度居民被主要被分為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種姓人民。
前兩種是屬於統治階層;而最後一種是被征服的最原始的印度土著,這些人佔比接近一半的印度人口;還有一種被排除四種姓之外的“不可接觸者”,顧名思義,就是其他種姓都不屑接觸的人,其社會地位最低。
低種姓的人只能世世代代從事一些低賤、骯髒的工作,而高種姓的人則享受更好的教育、從事體面的工作。
這種種姓制度帶有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過分強調等級。按照種姓制度的規定,各個種姓之間要保持完全隔離的狀態,不能跨種姓婚娶,甚至不能接觸,老死不相往來。不同種姓之間相互仇視、隔離,大大影響了印度民族的凝聚力,加劇了印度社會階層的分裂。
值得一提的是身為賤籍的首陀羅和不可接觸者也被排除參軍之外,所以更加削弱了印度的軍事力量,恰恰相反的是這些低種姓的人卻被英國殖民者徵為土兵,為英國征服印度做出了貢獻。
雖然説印度本身的這些看似落後、迂腐的傳統文化間接導致了印度被殖民,但是我們不能全部否定印度這些傳統文化的文明特性,只能説印度自古以來不是一個好戰的民族。因此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才會説:“印度本來就逃脱不掉被征服的命運。”
參考資料:《淺論印度被英國殖民征服的內在原因 》 張立省、《印度近現代史》 林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