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枝的形象是如何一步步被描黑的?

“錯換人生28年”主人公姚策親生母親杜新枝似乎也遭遇了“微笑”之困。關注這場曠日持久人生錯換大劇的人都會發現,但凡見諸網絡的杜新枝笑臉大多燦爛若桃花,除此以外幾乎沒有什麼別的表情。而之前,她的親生兒子姚策深陷重病;在這之後,她的親生兒子已然長逝。

杜新枝笑的很隨性

外界一致批評她這種表情和心態不合時宜,缺少一個失去兒子的母親本該有的精神狀態。

杜新枝在姚策重病及去世以前,在外界太愛露臉了。在媒體面前她喜歡侃侃而談,表情豐富,大嘴一張信口説話。我覺得這與她的性格有關,她不是一個藏得很深,城府很深的人。

搞新聞媒體採訪工作的人都知道,採訪前會就一些公眾急待知曉的問題進行羅列,為了達到更加豐富的信息量,採訪者也會在自我認知和讀者需求之間預設一定的採訪立場,這對杜新枝其實就是一口輿論陷阱,它能巧妙地誘導杜新枝回答或者透露出媒體想要的結果,而杜新枝不自覺中已經掉入到媒體預設的輿論“陷阱”裏。

杜新枝的形象是如何一步步被描黑的?

杜新枝網絡形象大致如此

媒體的採訪效果達到了,而且還會有意外收穫。杜新枝配合媒體,最終卻成了眾矢之的,我們把這叫做言多必失,媒體得利。

杜新枝初期面對媒體的熱情太足,而應對媒體的經驗太少罷了,而她有更多的紕漏和“把柄”抓在媒體及大眾手裏,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喝酒的人都知道勸酒有技巧,別人給你敬酒,你如果沒有站起來,敬酒人會説你裝大,看不起人,得罰酒三杯;別人敬酒,你起身以示禮貌和敬意,敬酒人説屁股離座位,罰酒三杯。

這造成的局面就是,不管你坐着或者站着,你都得被罰酒,會讓你陷入一種坐立不得的“陷阱”,杜新枝肯定也會面對這種陷阱。

我摘錄了一些杜新枝的採訪言語文字(這都成了杜新枝參與偷換孩子的罪責證據),大家看看由此反推一些採訪人會如何給她提問?

1. “你們別來找我了,我現在有病了,等我死了以後再來找我!”

2. “沒有哪個父母不想絕對擁有自己的孩子,就像是你手裏有一個蛋糕,現在別人要過來強行分走一塊兒,你會心甘情願雙手奉上嗎?”

3. “人家已經想方設法跟我家孩子做了DNA檢測,這對我來説已經是五雷轟頂了!”

4. “有生之年我能見到自己的親生兒子已經實屬萬幸,我何嘗不會日日牽掛?”

5. “那張單子上一長串的9,這跟賣黃金有何分別,讓我不得不不去相信一些東西它就是真的。”

杜新枝的形象是如何一步步被描黑的?

杜新枝網絡形象

6. “這麼多年,我對郭威一直視為已出。”

很多人在杜新枝的這些言語上做文章找線索。但是,這些回答相對應提出的問題是啥,大家有沒有去琢磨過?

對一個普通的母親,自己養了20幾年的孩子,突然一個鑑定結論出來告訴你,你養錯娃了,母親是不是會有也應該有五雷轟頂的感受,見到親兒子是不是確實屬於萬幸,她對養了郭威的愛視同己出。

請注意,如果錯換人生沒有被發現前,杜新枝如此説話,我都得懷疑並認定這裏面有鬼,但問題是説這話時,錯換已成事實,説出自己發自肺腑的心裏話,似乎也無不妥。

但是,當杜新枝沿着媒體預設的提問繼續接受採訪,她的言論就越來越有“毛刺”,而她已深陷輿論預設的“陷阱”難以自拔。

杜新枝的形象是如何一步步被描黑的?

杜新枝和親生兒子姚策(已去世)

所以,建議杜新枝還是少露面少説話為好,説得越多到最後給公眾造成的信息誤讀越多,輿論場裏的意見撕裂越嚴重,問題越複雜越難解。

最後還是重複我的一個觀點:如果最終認定杜新枝在“錯換人生28年”裏作惡,定不能饒。沒有結論前,務必要對杜新枝保持善良。(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62 字。

轉載請註明: 杜新枝的形象是如何一步步被描黑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