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車讓人”“人禮車”的共同自覺
當前,“文明駕車 禮讓行人”專項整治行動正在全市深入開展,不斷夯實着文明有禮的城市風尚,營造着和諧有序的首都交通環境。
專項整治行動以堅決態度和有力舉措打開了局面,但破舊立新勢必經歷一個磨合過程。綜合各方面反饋,現階段比較突出的問題大致可歸為三方面:
一是部分司機仍然覺得禮讓行人耽誤時間,特別是早晚高峯車行緩慢時更是心急火燎,即便排在隊伍後段,也衝着頭車大按喇叭催促;
二是一些行人錯把新規當成自己任性的護身符,或是大喇喇闖紅燈,或是慢悠悠過馬路,甚至邊過馬路邊刷手機;
再者便是少數路口存在紅綠燈缺失、斑馬線模糊、障礙物太多等設施“硬傷”。
在這些問題中,補齊道路設施短板相對容易,而司機和行人的規則意識卻是需要長期修煉的內功。相關部門可以通過技術升級、加大懲處等方式糾正失範行為,但誠如觀察者所言,文明秩序不僅來源於“法”,也來源於“禮”;文明素養,不僅意味着對法律規則的遵守,更意味着對道德規範的恪守。
硬手段釋放外在強制力,維護的是文明基本面。作為“首善之區”“文明高地”,北京更應追求一種發乎於心的講“禮”,“車讓人、人禮車”應當成為廣大市民的共同自覺。也只有形成了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反應,專項整治行動的成果才能真正持久,我們這座城市的文明水平才能真正提高。
“禮”從何來?依託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者,亦施於人”的同理心。每個人的身份都隨着時空環境而不斷切換。就參與交通來説,開車時,您是司機,下車後,您是行人。作為行人過馬路時,我們都希望機動車等一等,對橫衝直撞者很是憤怒,同樣,作為司機開車時,亦希望行人遵守交規、緊走幾步,對不看紅綠燈者相當不滿。
正所謂“將心比心,如此則各得其平矣。”人車共情的門檻並不高,每個人都將對現實的體驗、對別人的期待作為敦促自己的動力,禮讓就會更加自然地生髮出來。正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斑馬線上的和諧有序需要所有交通參與者共同努力,因此,每一份自覺都彌足珍貴。
作為超大型城市,北京擁有2100多萬常住人口、600多萬輛汽車,道路交通資源將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小小斑馬線折射的是人與車的通行關係,而這種關係的和諧程度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城市交通運轉的效率。
這個意義上,我們更期望人們能夠利用好“文明駕車 禮讓行人”專項整治行動的契機,將同理心代入更多交通場景之中。這可能是司機路遇積水的減速通行,也可能是行人發現道路危險的報警設卡,等等。城市是人的集合體,將心比心、彼此關照,這種換位思考能力是社會温度的重要來源,也將成為促進城市精細化治理的重要因素。
北京人向來以熱情友善、文明有禮著稱。工作和生活在這裏的每個人,都是城市交通文明的守護者,也是城市文明形象的代言人。“文明駕車 禮讓行人”專項整治行動還在火熱進行,讓我們從每一次出行開始,爭做文明禮讓的推動者、斑馬線的守護者,這是對人對己負責,也是在構築着北京“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