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77歲老婦為不交暖氣費每天出門坐一整天公交,英首相:她能免費坐公交多虧我
(觀察者網訊)據《衞報》等多家英媒當地時間5月3日報道,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於當日清晨時隔五年再登《早安英國》(Good Morning Britain),希望為他所在的保守黨在5月5日開啓的地方選舉造勢。然而,面對主持人蘇珊娜·雷德(Susanna Reid)有關“77歲老婦為節省能源費只能整日坐公交車取暖”的犀利提問,約翰遜卻表示多虧了他老婦才能免費坐公交,再次讓自己處於難堪境地。
截圖自《衞報》網站
本期的《早安英國》涵蓋的內容包括英國議會中的性別歧視問題、對“派對門”的調查,以及英國民眾生活成本上升的問題。其中,在最後一個問題上,雷德舉了一位名叫艾爾西(Elsie)的英國老婦的例子。
雷德介紹,艾爾西今年77歲,已喪偶,近來英國物價的上漲讓她的生活舉步維艱。為了節省支出,艾爾西會在每天夜裏到超市購買貼上“黃標”的打折商品。饒是如此,她仍然不得不為了省錢每天只吃一頓,體重因此下降。更駭人聽聞的是,由於能源賬單從每月17英鎊(約合人民幣140元)飆升到了每月85英鎊(約合人民幣700元),艾爾西不得不每天早起登上通過“自由公交卡(freedom bus pass)”可免費乘坐的公交車,一呆就是一整天,只因這樣可以讓她避免在家取暖產生費用。
無力支付取暖費,只能整日坐在公交上的艾爾西(截圖自《早安英國》節目視頻)
介紹完,雷德神情嚴肅地向約翰遜發問:“她還能怎麼節省開支呢?”
約翰遜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不希望她在任何地方節省開支。”隨即又語出驚人:“我要提醒你的是,‘24小時自由公交卡’其實是我引進的。”
主持人雷德聽罷立即“嗆聲”約翰遜:“所以艾爾西還得為她能用上公交卡感謝您是嗎?”對此約翰遜並沒有接茬。
約翰遜登上《早安英國》接受提問(截圖自節目視頻)
約翰遜在節目中談論民生問題時,仍“見縫插針”標榜自己的政績,在英國引起了廣泛的批評和嘲笑。而在英國推特熱搜榜(Trends)上, “Elsie”、“Susanna Reid”等多個相關詞條衝上了前十。
《地鐵報》(Metro)不客氣地指出,“自由公交卡”政策於1973年就已經在“大倫敦”(Greater London)地區啓動,為當地66歲以上的退休居民或者殘疾居民提供公交服務。2012年時,時任倫敦市長約翰遜將年齡下限從退休年齡下調到了60歲,但這項政策終究不是約翰遜所最早提出。
更何況,艾爾西已經77歲,無論約翰遜是否曾經為這項政策作出貢獻,她都有資格免費乘坐公交車。
在工黨擔任影子就業及退休保障大臣的喬納森·阿什沃斯 (Jonathan Ashworth)表示:“退休老人別無選擇,只能通過整日坐在公交車上來避免支出取暖費用,或是隻能被迫在被窩裏冷得發抖,日食一餐,這都是讓人感到極度可恥的。”
“而鮑里斯·約翰遜對此的回應是吹噓他的倫敦公交車政策,這體現首相(約翰遜)已經自戀到了一種脱離現實的程度。”
影子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大衞·拉米(David Lammy)則在推特説“想象一下,一位77歲的老婦人因為付不起取暖費只能整天坐在公交車上,聽到這樣的故事,回應方式卻是自我標榜讓她得以更方便地坐公交。(可以説是)面對生活成本危機充耳不聞、自大傲慢又脱離實際。@鮑里斯約翰遜 下台吧。”
大衞·拉米推特截圖
英國喜劇演員馬修·希頓(Matthew Highton)諷刺道:“約翰遜展示了他是這樣的人:如果蘇珊娜·雷德告訴他人們只能靠把垃圾箱裏的食物都搜刮乾淨吃掉才能活下去,他就會驕傲地宣稱他決定少些倒垃圾,這樣人們就有更多食物來源了。”
英國國家統計局4月中旬發佈的數據顯示,英國3月整體通脹率為7%,為30年來最高值,且預計仍將上升。而英國居民今年生活成本的漲幅,也達到了上世紀中葉開始相關記錄以來的最高。為能源賬單等大額支出苦不堪言的英國民眾難言少數。
英國民眾生活成本因通脹大幅上升(圖源:路透社)
英國政府已於今年2月發佈金額達到9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749億元)的貸款和退税一攬子計劃,以幫助那些在支付能源賬單上有困難的英國家庭。但從艾爾西等人的事例可以看出,這樣的支持力度依然不夠,約翰遜也會因此遭受更多的質問。
在節目中,約翰遜先是堅稱英國政府為了緩解“能源賬單”危機已經“做了所能做的一切”,但在雷德搬出艾爾西的例子後,約翰遜又不得不承認:“我們還有更多能做的”。這一系列前後矛盾的言辭,也被《倫敦旗幟晚報》(London Evening Standard)無情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競選期間,約翰遜曾為躲避《早安英國》記者的提問,一度鑽進儲存牛奶的大型冰箱(當時他為了爭取選票在為民眾送牛奶)。本次約翰遜再因《早安英國》受窘,有網友貼圖調侃,這位英國首相恐怕又要躲進冰箱,找人將他抬離現場了。
網友調侃,節目後約翰遜會躲進冰箱找人抬走他(圖源:推特賬號@@haveigotnews)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