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邵萌
站在杭州灣跨海大橋海中平台上的觀光塔俯瞰,最直觀的感想是——長。
颱風活躍的九月,杭州灣海面潮水翻湧,捲起一道道波紋。整座大橋如長虹卧波,一眼看不到盡頭。這座世界級橋樑北起嘉興市海鹽鄭家埭,止於寧波市慈溪水路,全長36公里,全橋混凝土總量達245萬立方米,相當於再造8個國家大劇院;用鋼量達到82萬噸,可建7個鳥巢。
杭州灣跨海大橋。封面新聞見習記者馮鋭 攝影
採訪那天是難得的好天氣,極目遠眺,可以看到浩渺的杭州灣海面外鱗次櫛比的高樓,那是因橋而生的杭州灣新區。杭州灣跨海大橋管理局工作人員欣喜地説,這在九月是很少見的。
十幾年前,這裏兩岸還是一片灘塗。時任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總工程師的呂忠達和同事們在北岸臨時搭好的指揮部中工作、討論,時常忙到深夜,解決了一個又一個世界性工程難題。
這麼一個不斷嘗試新技術、創造了諸多世界之最的大橋工程的核心人物,想象中的他應該是嚴肅、説一不二的,但現實中的呂忠達卻十分儒雅,採訪過程中,他語速平緩,聲音温和,但每句話都鞭辟入裏,對於建橋時涉及的每項技術、數據都如數家珍。
呂忠達(右二)。受訪者供圖
採訪一開始,呂忠達説:“杭州灣跨海大橋是我們杭州灣兩岸人民的百年夢想。” 我不禁想到了參觀位於海中平台的大橋展示館時,入口處醒目位置寫着的這樣一句話:“這是一座跨越夢想的大橋。”
與此前大多數工程的“設計決定施工”不同,由於沒有相應的技術標準和規範,沒有可借鑑的工程先例,杭州灣跨海大橋實際上是“施工決定設計”,顛覆傳統的設計流程,考驗着大橋建設團隊的每一個人。比如,團隊初勘時發現南岸長達10公里的灘塗區地層中有淺層氣,這種沼氣沒有開採價值,但對大橋施工危害極大,沼氣噴發時,火焰衝出海面,甚至會引起底層塌陷。團隊在諮詢石油開採專家後,首次提出了“有控制放氣”的工程措施,開創了世界同類地質環境建設大型橋樑工程的先河。
身為工程的技術負責人,呂忠達面臨太多類似的難題——如何讓鋼管樁防腐從而保證大橋100年的壽命?如何防範颱風保護施工團隊人身安全?混凝土早期開裂問題怎麼解決?……“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挫折,其實換個角度來看,它們也是機遇。主要看你怎麼對待它,怎麼解決它,這主要靠創新。前人沒做過的,也沒人告訴過你的,只有通過創新,才能把坎邁過去。”呂忠達説,做工程的都是覺得辦法總比困難多,不怕失敗。
當時大橋指揮部提出了一個“杭州灣大橋精神”:博納、自信、創新、奮進。憑藉着這種精神,呂忠達和同事們用4年4個月的時間,提前8個月,鑄就了這條“海上長虹”,其間無一人傷亡。
如今,這座被評價為“我國橋樑從江河走向海洋的代表作”的大橋已建成通車14年。在這之後,舟山跨海大橋、青島海灣大橋、港珠澳大橋等一座座跨海大橋紛紛湧現,一大批世界級橋樑翻山、跨海、穿谷,中國橋樑成為一張閃亮的“大國名片”。
“中國成為橋樑強國,我們自己的行業能夠走到世界前列,甚至於領先,是我們每個橋樑人的畢生追求。”呂忠達説,相信隨着建橋材料研發水平,裝備機械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中國橋樑將會走向新的跨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