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領工匠 光明使者
【道德模範光明禮讚】
藍領工匠 光明使者
——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國網天津濱海供電公司配電搶修班班長張黎明
光明日報記者 劉 茜 陳建強 光明日報通訊員 劉瀚冰
穿着一身灰色的工裝,皮膚黑紅,眼神清亮,笑起來一臉的憨厚淳樸。30多年來,全國道德模範張黎明紮根電力搶修一線,累計巡查線路8萬多公里,繪製線路地圖1500多張,完成技術革新數百項,被譽為點亮萬家的“藍領工匠”、堅守初心的“光明使者”。
不離身的本子
一見面,張黎明就向記者介紹起他在疫情期間的“新工作”:“2020年年初我就打報告要去武漢,但因為客觀原因沒去成。後來天津因為冷鏈運輸導致疫情反覆,致使濱海新區240多萬人需進行核酸檢測,但僅僅用時3天就全部檢測完成。”其間,張黎明在天津各個核酸檢測點奔波,安裝照明設備、更換老化線路、檢修輸電設施。
積累了不少經驗的張黎明,今年年初主動請求支援石家莊疫情防控。在天津抗疫時,張黎明把要幹什麼、容易出現哪些問題、如何統籌節約時間等都寫在隨身的小本子上。這次赴石家莊支援,他的小本子有了用武之地。
把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做,就會熟能生巧。堅持這一信念的張黎明對所轄線路的參數指標、沿線環境及客户特點等了然於胸,被同事們稱為“搶修活地圖”。當故障發生時,張黎明只要大致瞭解故障周圍環境,就能迅速準確地判斷出故障的基本性質和位置。通過梳理分析上萬個故障,張黎明提煉了50多個案例,總結形成了急修案例庫工作法和搶修百寶書。
不關機的手機
配網搶修工作不分晝夜,需要隨時待命,特別是風雨雪霧等惡劣天氣。30多年來,張黎明一直堅守崗位。最瞭解張黎明的就是他的妻子李海春。一看到他翻來覆去難以入眠,妻子就知道離張黎明出門不遠了,簡單叮囑幾句,就讓他出發。
即使是在父親病危時,張黎明還是放不下搶修這個急差事。他父親病危那年,天津恰巧遭遇了60年一遇的暴雨。那晚,雷電交加,大雨傾盆。正在病房陪伴父親的張黎明,留下前來送飯的妻子,自己則毅然回到搶修班,奔波在搶修現場,從17點一直幹到第二天凌晨1點,處理了報修工作81件,工作服由幹到濕,又由濕到幹,手套也被水泡到發脹。結束工作後,疲憊不堪的張黎明回到醫院,看到重症病房的父親和忙碌的妻子,流下了愧疚的眼淚。
“我是搶修工作負責人,故障集中的時候大家都忙得不行,這時候我就更得以身作則了。”張黎明説,他記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習慣了不關手機,為的就是能夠第一時間接通電話、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羣眾身邊的號碼
張黎明的手機號被印在社區敬老助殘服務卡上、街道市民服務手冊上、便民愛心卡上,成了羣眾需要時觸手可及的號碼。
如今,在濱海新區,大年三十,居民家裏電器短路,有“紅馬甲”;三伏天,居民家電錶跳閘,有“紅馬甲”;暴雨天,小區線路故障,有“紅馬甲”;上門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交電費、慰問困難羣眾、搶救突發疾病的獨居老人,還是“紅馬甲”……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的這身“紅馬甲”已經成為濱海新區各社區裏最亮麗的風景線。
居委會把張黎明當成社區的“電管家”,社區孤老户則一直親切地叫他“張書記”,因為在他們心裏,張黎明和他的黨員服務隊代表黨和政府,是為他們送温暖的“光明使者”。
更新迭代的“鋼鐵俠”
張黎明身邊有一台人工智能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他和團隊隊員們都喜歡叫它“鋼鐵俠”。
為了更好地開展帶電作業,張黎明萌生了研發一個機器代替人工作業的想法。他查資料,到廠家參觀學習,研究實驗……經過大半年的研發,第一代人工智能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有了雛形。
緊接着,通過持續不斷科技創新,“鋼鐵俠”不斷迭代,已經實現全自主帶電作業,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有效變革了帶電作業方式。
而最讓張黎明高興的是,以他名字命名的“黎明牌”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已經交付國網新成立的一家公司,正式實現市場化售賣,邁出了產業化的堅實一步。
這些年,依託張黎明創新工作室,張黎明帶領團隊開展“可摘取式低壓刀閘”“佔位型驅鳥器”等電力技術革新500多項,獲國家專利200多項。
《光明日報》( 2021年04月18日 01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