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書記批評“12車道”,警示“為了政績不顧實際”|新京報評論

省委書記批評“12車道”,警示“為了政績不顧實際”|新京報評論

一個地方的開發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長達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經濟投入,以及科學合理的規劃。

省委書記批評“12車道”,警示“為了政績不顧實際”|新京報評論

7月2日,安徽召開16個省轄市二季度工作評議會,省委書記鄭柵潔批評某地經濟體量靠後,修馬路卻修了12車道,跑在路上的車卻沒幾輛。圖/安徽新聞聯播截圖

文 | 丁慧

近日,安徽召開16個省轄市二季度工作評議會,省委書記鄭柵潔批個別幹部“虛、躲、冷、粗、假”,並指出作風問題背後是政績觀問題。其指出,某地經濟體量靠後,人口總量不多,人流量、車流量不大,修馬路卻修了12車道,路很豪華,跑在路上車卻沒幾輛。

一個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地方,馬路卻修了“12車道”,的確非常“扎眼”。要看到,就連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地區,“12車道”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建設的。建在哪裏,怎麼建,也都需要詳細的科學評估後才開工。畢竟,大型項目的建設一旦動工就是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巨大投入,即使後續發現問題,被叫停,一來一回都是浪費,都是勞民傷財。

項目建設的初衷是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這就要求,相關的投入和論證需從實際經濟情況出發,避免浪費。對此,安徽省委書記直面問題、講出問題,有利於把這類苗頭性、趨勢性的問題及時遏制,但地方個別官員不能總等省委書記點名批評,才意識到問題所在。

在此之前,早有不少地方因個別地方官員“拍腦袋”決定的“政績工程”“面子工程”,被媒體曝光。特別是此前在一些尚未脱貧的地方,類似問題也出現過。如,2019年,某深度貧困縣花7.1億元“豪華小學”;2018年,某國家級貧困縣斥4800萬餘元巨資修建廣場。個別地方上項目、鋪攤子不顧實際,“大操大辦”,對個別官員來説,政績是好看了,可與發展階段不匹配的項目,對地方財政和社會資源是一種浪費,也透支了未來的發展潛力。

這折射出的還是個別官員扭曲的政績觀:不顧實際,只顧政績;只講究短期內的政績好看,不顧地方未來發展潛力。在扭曲政績觀的驅動下,會嚴重造成政府債務大幅度上升,甚至地方經濟結構失衡,經濟發展可持續性下降,甚至就業和民生都難以保障。

無論如何,地方官員還是要警惕這種扭曲的政績觀,要認識到一個地方的開發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長達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持續投入,在這個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到根據經濟發展階段和實際需要,對基礎設施建設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不能為了一時的“面子”,失去可持續發展的“裏子”。

撰稿 / 新京報評論員 丁慧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趙琳

省委書記批評“12車道”,警示“為了政績不顧實際”|新京報評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85 字。

轉載請註明: 省委書記批評“12車道”,警示“為了政績不顧實際”|新京報評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