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健康碼顏色想改就改,防控豈能兒戲

2月3日,黑龍江省雞西市雞冠區多名低風險地區返鄉人員反映,自己的健康碼被社區強制“由綠改黃”,黃碼上寫着居家隔離。雞冠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回應稱,無相關政策要求改碼。雞冠區政府及多個社區承認曾執行過改碼措施,但已進行調整,目前低風險地區返鄉者不用被改碼。

當地社區樓長就能更改健康碼顏色的操作令人震驚,畢竟,此前對於健康碼的理解一直處在技術邏輯的支撐下:根據個人行程信息自動生成相關顏色。但是,雞西市的案例卻展現了健康碼居然可以在社區“管理需要”的理由下由綠轉黃,然後對被轉為黃碼者實施居家隔離。

作為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重要健康監測手段,健康碼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個人是否健康的外在符號,並由此引申出根據健康碼顏色對持碼個人實行限制人身自由等相關防疫措施。對於社會治理方來説,尤其要明白的是,這種僅憑一個手機軟件的信息,公眾就自願承諾放棄某些人身或財產權利積極配合的防疫模式建立起來有多麼不易,它不是理所當然的,信任是這一模式能夠維持的根本。試想這樣一個場面:公眾對健康碼的信任崩壞,一旦要求居家隔離或集中隔離,工作人員和公眾之間總是會發生爭執甚至需要國家強制力介入,防疫效率大大降低,警力資源嚴重浪費,常態化疫情防控勢必從理解配合的簡單模式變成質疑迴避的困難模式。

健康碼不能也不應該被隨意更改。在後台動一動手指更改的雖然是健康碼顏色,影響的卻是其背後鮮活個體真正的生活,他們有感情,有心理需要,有社會性。此前,也是雞西市,一男子持綠碼帶着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從低風險地區回到老家,卻被社區隔離了7天,事後街道辦工作人員上門道歉,自稱政策理解不到位,男子拒絕接受道歉並稱:“我7天沒跟人説話了,我7天就吃方便麪了,你看我這些垃圾堆滿了都沒人扔!離開!走!我不歡迎你!”可見,封條貼起來很容易,但人心裏的封條卻很難因為事後的一聲道歉而撕下來,在私自調整健康碼顏色上同理,若一味“硬核”防控,不顧實際,只會給整個社會留下心理疾病。

事實上,某些地區根據所謂的“管理需要”擅自調整公眾健康碼在邏輯上很有問題。原因是在某一地區的特殊需要之前,國家已經有了統一的管理需要和評判標準,比如,哪些地區符合哪些條件才算低風險區,核酸檢測哪些指標符合要求才能被判定為陰性,否定這些標準而自定特殊要求有何法律和科學依據?這豈不是否定了一直以來其他地區為防控疫情做出的努力和醫學上的標準?因為,這一“管理需要”的前提假設便是,低風險地區和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並不可信,所以需要更為嚴格。如此,防疫變得只有一個標準:越嚴越好,健康碼也就可以隨之任意調整了。

雞西雖然在事後調整了改碼做法,但根本問題在於健康碼何以如此輕易地就由社區工作人員實施變更,此舉消解了統一的防疫標準,作為國家防疫的重要手段,健康碼的變更應當有嚴格的管理措施和程序,儘量減少人為因素。或許我們應該問問:為何中央反覆批評“層層加碼、一刀切”是懶政,而某些地方“層層加碼、一刀切”的熱情卻始終不見降温。

(摘自《南方都市報》)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90 字。

轉載請註明: 視點|健康碼顏色想改就改,防控豈能兒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