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初期的武器裝備基本上是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繳獲的,有日製、美製、英制、捷克制等等以及國內兵工廠生產的。就火炮和槍械而言,就產自世界上24個國家98家兵工廠,其品種和型號多達110種。僅步槍口徑從6.5毫米到11.43毫米多達13種,各種槍械的型號更是多達幾十種,口徑繁雜、樣式各異,被稱為“萬國牌”。從戰爭第二年開始,志願軍開始逐步換裝蘇制武器,裝備水平得到改善。同時,為適應人民解放軍正規化和武器制式化建設的需要,我國除從蘇聯獲得武器援助外,還爭取在武器生產製造方面獲得技術援助。戰爭後期,一批國產武器(以仿製為主)開始裝備志願軍。
志願軍手中的武器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之際,我們來看看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使用了哪些主要的武器裝備。
三八式步槍
因其槍機上有一個拱形防塵蓋,在中國俗稱“三八大蓋”。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在東京小石川炮兵工廠定型生產,被命名為“三十八年式步槍”,也稱“三八式步槍”或“三八步槍”。它是日本侵略軍在侵華戰爭中使用的主要武器之一,也是中國軍隊繳獲最多的步槍之一。抗日戰爭期間和解放戰爭時期,三八式步槍在中國軍隊中廣泛使用。直到抗美援朝戰爭初期,三八式步槍仍是志願軍的重要步兵武器之一。
三八式步槍性能參數:
全長:1280毫米
槍管長:797毫米
重量:3.95千克(不帶刺刀)
口徑:6.5 毫米
上彈方式:彈倉供彈
彈藥:6.5×50毫米步槍彈
彈倉容量:5發
初速:765米/秒
有效射程:460米
“七九”步槍
為德國毛瑟1924式步槍的仿製品,使用7.92×57毫米毛瑟槍彈。1935年鞏縣兵工廠從德國購買到 M1924式毛瑟步槍的圖紙和樣板,開始製造此槍,後來逐漸取代各兵工廠生產的漢陽八八式步槍。因造於民國二十四年,定名為“二四式步槍”,後又定名為“中正式步騎槍”。中正式槍身較日軍的三八式步槍短,因而配用全長達575毫米的刺刀。
因該槍口徑7.9毫米,我軍習慣稱其“七九”步槍。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從國民黨軍手中繳獲了大量“七九”步槍。
“七九”步槍性能參數:
口徑:7.92毫米(中國舊稱七九口徑)
槍全長:1110毫米
槍管長:600毫米
刺刀全長:575.5毫米
全重:4.08千克
彈倉容量:內藏式彈倉,5發
彈藥:7.92×57毫米
初速:810米/秒
表尺射程:2000米
春田步槍
M1903春田步槍是一種旋轉後拉式槍機彈倉式手動步槍,1903年定型稱為“0.30口徑M1903式步槍”,因其由斯普林菲爾德(Springfield)兵工廠研製而得名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也有譯成春田兵工廠而稱為M1903春田步槍。是美軍在一戰及二戰期間裝備的制式步槍。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從國民黨軍手中繳獲了相當數量的春田步槍。
春田步槍性能參數:
口徑:7.62毫米
全槍長:1097毫米
槍重:3.9千克(空槍)
彈倉容量:5發
射速:10發/分
有效射程:800米
初速:823米/秒
運作方式:旋轉後拉式槍機
“水連珠”步槍
蘇制7.62毫米1944年式騎槍也稱M1944式莫辛-納甘步馬槍,是蘇聯軍隊20世紀40年代的裝備。該槍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末。1891年,由俄軍槍械設計師莫辛上校設計出該槍的原型,彈倉部分由比利時人納甘作了調整,通稱莫辛-納甘步槍或1891年式步槍,此後又有1891年式騎步槍、1891/1930年式步槍、1891/1930年式狙擊步槍、1910年式騎槍、1938年式騎槍和1944年式騎槍等改型。該槍射擊精度好,性能穩定,為二戰結束前蘇聯軍隊的制式步兵武器。
上世紀20年代後,大量莫辛-納甘步槍傳入中國,因且槍聲清脆,特別是供彈、發射動作乾脆利落,連續發射時如同水珠濺落,中國人詩意地稱其為“水連珠”步槍。抗美援朝戰爭時,志願軍部隊大量裝備蘇聯提供的M1944式莫辛-納甘步馬槍,即“水連珠”步槍。
M1944式莫辛-納甘步馬槍性能參數:
口徑:7.62毫米
全長:1020毫米
槍管長:520毫米
槍重:3.9千克
彈頭初速:820米/秒
射程:1000米
供彈:5發固定彈倉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就有一支傳奇的“水連珠”步槍,一排註釋説明了它曾經的輝煌:“抗美援朝戰爭中,它的主人使用它曾在32天內以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創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這一戰績,放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場戰爭內,都是一個奇蹟。槍的主人張桃芳,是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
53式步騎槍
是中國仿製蘇聯莫辛-納甘M1944年式7.62毫米騎槍的一種非自動步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的第一種國產製式步槍。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為了支援朝鮮戰爭,給志願軍提供有效的戰鬥武器,中國開始仿製蘇聯1944年式7.62毫米騎槍,仿製定型後命名為1953年式7.62毫米步騎槍(簡稱53式7.62步騎槍)。所謂步騎槍,是一種比普通步槍短,子彈初速略低,射程略近的較輕便的步槍,也有人稱其為短步槍。不僅用於步兵,也適合騎兵等特殊兵種使用,因此也稱騎槍、馬槍,西方國家稱卡賓槍。
1953年,53式7.62步騎槍開始投產並裝備部隊。53式步騎槍結構比較簡單,便於大量生產,主要用於殺傷有生目標、低速空中目標。50年代後期,由於國產56式半自動步槍的裝備,53式步騎槍在1960年停止生產。
53式步騎槍主要性能參數:
口徑:7.62毫米
全槍長:1020毫米
槍管長:520毫米
全槍重:3.92千克
初速:820米/秒
射速:10-15發/分
有效射程:400米
彈匣容量:5發
捷克VZ-24步槍
捷克造的VZ-24式步槍(VZ-24短步槍),是1924年由捷克斯洛伐克的布爾諾兵工廠,在毛瑟98B的基礎上改進生產的,因此説VZ-24式步槍當屬於毛瑟系列,該槍性能不比後來的德軍制式步槍毛瑟98K遜色。1924年後該槍成為捷克陸軍的制式步槍,同時開始向世界各國銷售。中國自1927年到1939年,國民政府和各派系軍閥一共購買了高達20萬支VZ-24步槍。
VZ-24式步槍性能參數:
槍長:1110毫米
槍管長:590毫米
口徑:7.92×57毫米
槍重:4.08千克
彈匣容量:5發內藏式彈倉
槍口初速:810米/秒
有效射程:800米
VZ-24短步槍在中國有個響亮的名字叫“捷克造”,俗稱“馬四環”,一個原因是VZ-24為短步槍槍身較短,可以做為馬槍使用;另一個原因是VZ-24在槍身的下側和槍身側面各有兩個鐵環,能夠以兩種方式附上揹帶,以方便步兵和騎兵的不同使用。
人民軍隊戰爭時期繳獲的捷克“VZ-24”步槍數量不少。1935年11月紅軍在長征結束後的直羅鎮戰役中,全殲東北軍牛元峯109師,一次就繳獲“VZ-24”步槍5000支。直到抗美援朝戰場,志願軍仍裝備相當數量的“VZ-24”步槍。
M1卡賓槍
M1卡賓槍是美國陸軍1940年左右要求研製的一種替代制式手槍的自衞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使用最廣泛的步兵武器之一。M1卡賓槍是一種半自動卡賓槍,是槍械歷史上按照公認的卡賓槍定義,第一種專門設計及大量生產的卡賓槍。M1卡賓槍採用短行程活塞的導氣式工作原理,槍機迴轉閉鎖方式,單發射擊,自動裝填子彈,由15發彈匣供彈。M1卡賓槍發射專門研製的7.62毫米口徑的槍彈(M1.30卡賓槍彈,7.62×33毫米)。M1卡賓槍具有質量輕、射擊時容易控制等優點。與當時的步槍相比,具有可更換式彈匣和較大的容彈量,實際射速高而且後坐力低,其射擊精度和侵徹作用比使用手槍彈的衝鋒槍強。由於它廣泛的用途,到戰爭結束時,已生產了超過6百萬支。
M1卡賓槍性能參數:
口徑:7.62毫米
彈藥:M1.30卡賓槍彈
彈匣容量:15發可拆卸式彈匣
槍機:導氣式,迴轉閉鎖式槍機
全長:904毫米
槍管長:458毫米
重量:2.36千克
射速:750發/分
初速:585米/秒
有效射程:300米
在解放戰爭中,解放軍繳獲了大量國民黨軍裝備的M1式卡賓槍。志願軍也攜帶了不少M1式卡賓槍入朝作戰。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也繳獲了不少M1式卡賓槍。
PPSh-41(“波波沙”)式衝鋒槍
PPSh-41衝鋒槍(又譯為:波波沙衝鋒槍、波波沙41式衝鋒槍),由蘇聯著名輕武器設計師格里戈利·斯帕金於1941年設計完成。目的是為取代結構複雜的PPD系列衝鋒槍。該槍於1941年正式裝備蘇軍陸軍步兵、突擊隊及摩托化部隊。1942年開始大批量生產。到20世紀40年代末,該系列槍已生產了約600萬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產量最大的衝鋒槍。
波波沙衝鋒槍性能數據:
口徑:7.62毫米
全槍長:843毫米
槍管長:269毫米
全槍質量:4.31千克
初速:488米/秒
發射方式:單發、連發
供彈方式:彈匣、彈鼓
容彈量彈匣:35發
彈鼓:71發
有效射程:200米
戰鬥射速:單發:40發/分;連發:105發/分
中國人民志願軍從1951年起陸續裝備PPSh-41衝鋒槍。PPSh-41與當時美軍裝備的湯普森M1/M1A1、蓋德 M3/M3A1衝鋒槍屬於同一檔次,而且射速高、火力強、使用方便,特別適應朝鮮的嚴寒氣候,因此受到前方戰士的普遍歡迎。1951年7月,在三登裏召開的志願軍軍械會議上,PPSh-41衝鋒槍是蘇式輕武器中受到好評最多的一類武器。
50式衝鋒槍
50式衝鋒槍是我國在蘇聯PPSh-41(俗稱“波波沙”)式衝鋒槍基礎上仿製而成的。1950年我國仿製PPSh-41式衝鋒槍成功,命名為1950年式7.62毫米衝鋒槍,簡稱50式衝鋒槍。是新中國誕生後國內第一種批量生產的制式衝鋒槍,當年即生產3.6萬支裝備部隊。該槍列裝部隊後,在抗美援朝和建國初期剿匪戰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的誕生,結束了新中國沒有制式衝鋒槍的歷史。
50式衝鋒槍性能參數:
口徑:7.62毫米
全槍長:840毫米
全槍重:3.63千克(不裝彈)
初速:426米/秒
理論射速:900發/分
有效射程:250米
彈匣容量:35發
使用槍彈:51式手槍彈
PPS-43式(“波波絲”)衝鋒槍
PPS-43式7.62毫米衝鋒槍又譯“波波絲”衝鋒槍,是前蘇聯蘇達列夫工程師設計的PPS-42式衝鋒槍的改進型,1943年正式列為蘇軍制式衝鋒槍。該槍從1943年開始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後停產時為止,共約生產了100萬支。
PPS-43式(“波波絲”)衝鋒槍主要性能參數:
口徑:7.62毫米
全槍長:槍托打開820毫米;槍托摺疊615毫米
槍管長:254毫米
全槍重量:含實彈匣3.93千克;不含彈匣3.36千克
彈匣容彈量:35發
初速:500米/秒
有效射程:200米
理論射速:650發/分
戰鬥射速:100發/分
1954年我國曾仿製PPS-43式(“波波絲”)衝鋒槍,定型為54式7.62毫米衝鋒槍。
湯普森衝鋒槍
湯普森衝鋒槍(英文:Thompson Submachinegun,又稱:湯姆遜衝鋒槍),是美國二戰期間生產的著名的衝鋒槍之一。湯普森衝鋒槍由美國佩思和奧克霍夫在1919年設計,由美國自動武器公司生產,並以該公司創建人之一約翰·湯普森將軍命名。初始型號M1919研製成功後,最早的生產型是M1921,相繼出現了M1923、M1928系列衝鋒槍。其中M1928A1式於1930年研製成功,並少量裝備美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還為盟國軍隊所使用。1942年在M1928A1式的基礎上,發展了M1式衝鋒槍,並正式裝備美軍,成為美軍第一支制式衝鋒槍。不久又在M1式的基礎上改進為M1A1式衝鋒槍。1944年,湯普森衝鋒槍系列總生產量達175萬支,當年停止生產逐漸被美國M3式系列衝鋒槍取代。
M1式衝鋒槍主要參數:
口徑:11.43毫米
空槍重:4.4千克
全長:808毫米
槍管長:267毫米
理論射速:600-700發/分(實際約225-300發/分)
供彈方式:20或30發彈匣
有效射程:200米
志願軍部隊裝備的湯普森衝鋒槍主要是M1928、M1928A1型,主要為解放戰爭中繳獲國民黨軍隊的。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部隊也曾大量繳獲過美軍的湯普森衝鋒槍,也是美軍裝備的最新型號M1型、M1A1型。
司登衝鋒槍
司登衝鋒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1年由英國槍械設計師謝波德(Sbeppnerd)和杜爾賓(Turpin)設計的,由思菲爾德兵工廠製造,此槍的名稱就是由兩位設計師的第一個字母和製造廠的頭兩個字母組成,“STEN”發音為“司登”(又作“斯登”)。司登衝鋒槍的型號有MKI、MKⅡ、MKⅢ、MKⅣ、MKⅤ式等。
司登衝鋒槍主要參數:
口徑:9毫米
全槍重:2.95千克
全槍長:895毫米
槍管長:196毫米
容彈量:32發
初速:381米/秒
理論射速:550發/分
有效射程:200米
二戰結束後,英國將大量多餘的“司登”式衝鋒槍提供給蔣介石政府用於發動內戰。其中相當一部分被解放軍繳獲使用,它們後來又被志願軍帶上了朝鮮戰場。由於“聯合國軍”中的英軍也裝備有“司登”式衝鋒槍,從而造成了交戰雙方都使用同一種步兵武器的有趣現象。
(作者徐平,系軍史專家)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