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研究揭露,美國正系統性推進“對華冷戰議程”。美國對所謂中國人權問題的關注,是為推行“對華冷戰議程”釋放煙幕。
·世界承受不起美國和中國陷入冷戰,少了美中哪一方,都無法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全球性問題。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聲稱美國不尋求新的冷戰。此番言論遭到普遍質疑。縱觀美國的所作所為,不搞冷戰的説法顯得很虛偽。
9月21日,在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美國總統拜登進行現場發言。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總部位於瑞典的智庫——跨國和平與未來研究基金會今年8月推出系列涉華報告的第二篇。報告指出,在西方主流智庫、民間團體以及主流媒體所構建的龐大網絡助推下,美國正系統性推進“對華冷戰議程”,這一議程對世界、尤其對美國會帶來“毀滅性後果”。
用“對華冷戰議程”掩蓋西方衰落
這篇題為《煙幕背後:“對華冷戰議程”及其必須停止原因的分析》的報告指出,“對華冷戰議程”源於美西方自身,無法用理性的政治學和國際關係學理論解讀,更適宜用文化和心理學理論來闡釋。
作者在引言中解釋,“煙幕”指“某種旨在模糊真相、混淆是非或誤導人們的事物”。他們通過研究確信,多個西方國家對所謂中國人權問題的關切,首要目的是為推行“對華冷戰議程”釋放煙幕,而推行“對華冷戰議程”又是掩蓋美國等西方國家正在衰落這一事實的煙幕。
報告指出,“對華冷戰議程”與所謂的“軍工媒學聯合體”密不可分。這一聯合體中,學者受政府、軍工企業等金主資助,其職務行為低於行業標準,學術機構已淪為特殊利益集團的幫兇,金主傾向於推動更具軍事化、干預主義色彩的對抗性政策,而不願通過談判、合作解決矛盾,不願看到真正的和平與安全。
而這一聯合體中的西方主流媒體不再承擔從多視角向大眾提供基於事實、經過來源核查的新聞信息的使命,而是採用輿論操弄,用虛構、隱瞞、構陷、扭曲宣傳、心理操控等手段,用同一個視角宣介同一種世界觀,妖魔化中國。
這是8月18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白宮。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報告指出,這種“非黑即白”“非贏即輸”“我們/他們”的簡單二分法思考模式,背後是美國意識到自身實力和政治治理逐漸衰落後產生的防禦心態,正破壞西方文明的價值觀。
報告反覆強調,西方國家應與中國進行接觸、互動、對話而非衝突對抗。世界承受不起美國和中國陷入冷戰,少了美中哪一方,都無法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全球性問題。
報告呼籲美國等西方國家及早認清時代大勢,即世界格局正不可避免地從單極向多極演變,西方國家現在推行的非理性政策既不利於中西關係,也不符合美國自身利益。為了世界的共同利益,應該通過互利合作來實現共贏。
驚人的西方輿論鐵幕
跨國和平與未來研究基金會於1986年1月1日創建,是一家獨立智庫。
跨國和平與未來研究基金會的系列涉華報告就當下西方熱門涉華話題進行了調查。第一篇報告重點調查了操盤涉疆議題的兩家所謂的獨立機構:美國新線戰略與政策研究所和加拿大勞爾·瓦倫貝里人權中心。報告認為,這兩家機構與六大親政府利益集團進行勾連,包括持鷹派保守立場的美國外交政策圈等等。
第二篇報告指出,除了上述兩家,涉疆議題還可基本追溯至六個所謂的來源:美國“中國人權捍衞者組織”,反華的所謂“學者”鄭國恩,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其他所謂的智庫或親政府組織,匿名管理、收集證人證言的網絡數據庫,以及向西方主流媒體講述自己“親身經歷”的個別人士。作者揭示了它們與美國等多國政府、軍工企業間的金援關係。
8月3日,一名警察在美國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的五角大樓附近執勤。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就後兩個來源,報告認為,匿名信息來源難以核查,親歷者講述也幾度反覆,且不排除“以偏概全”的可能。
鄭國恩等的完全達不到社會學學術研究標準的報告,被西方主流媒體、政府官員等當作“已經查證屬實的證據”來引用、宣介,且刻意隱去了“估算、推算”等詞彙。
跨國和平與未來研究基金會曾向超過2000家西方媒體投送今年4月的本系列第一篇報告,卻未獲一家媒體回覆,遭遇西方媒體“集體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