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衞報》網站6月1日發佈了該報記者彼得·博蒙特撰寫的題為《世界各地報紙對喬治·弗洛伊德事件抗議活動的反應:“腐朽的種族主義”》的專題報道,摘錄了世界各國媒體對近期美國種族暴力事件的評論。報道摘編如下: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警察暴力對待喬治·弗洛伊德,由此引發全國抗議活動,而特朗普的反應激起了全球評論和社論。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該報專欄作家湯姆·斯維澤認為這種模式太司空見慣了。
“在美國曆史上,騷亂遵循令人沮喪的模式。國家未能保護黑人及其他族羣免遭警察的野蠻行徑,這種事情太多了。搶劫和縱火也一樣,當不公發生時,美國很多城市就會發生殺人和種族暴亂大爆發。”
法國《世界報》:該報社論描繪了一幅相似的景象:結構性種族主義及警方與其他羣體對美國黑人實施的警察暴力。
“喬治·弗洛伊德和埃裏克·加納並非孤立的受害者。受害者名單很長,這裏難以一一列舉各年齡段的美國黑人男子,他們通常因不幸地撞見警察而最終受害;因這個把槍支當作日常配飾的國家以開槍為樂而受害;或僅僅因為赤裸裸的種族主義而受害。”
在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喬治·弗洛伊德紀念牆前,堆滿了鮮花。(路透社)
“在美國非裔社區,太多的媽媽必須在兒子年少時就教導他們出門在外要謹言慎行,不要惹人懷疑,從而成為愚蠢錯誤或失誤的目標。大城市裏的太多黑人慢跑者知道,如果因為頭戴運動衫的帽子或是耳機而沒聽到要求停止跑動的口頭警告,那就會有生命危險。”
西班牙《日報》:該報也指出了美國難以消除的種族主義歷史。
“真相是,明尼阿波利斯事件——視頻錄像在全球社交網絡播放——只是最新證據,證明種族主義氾濫遠未得到控制,奧巴馬兩屆任期未採取任何措施為傷口消毒。相反,他們刺激了很多族羣的報復慾望,伴隨着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文化,2016年11月隨着一位極右翼共和黨候選人當選,報復的機會來了。”
加拿大《多倫多星報》:該報駐華盛頓分社社長愛德華·基南在分析中感到悲觀:即使美國總統確如部分盟友所敦促,發表了演講,然而他卻沒有提出任何化解局勢的措施。
“即使特朗普願意像有些人呼籲的那樣,以某種演講的方式努力拯救國家,很難想象他的言論可以緩解局勢,反而可能被抗議者解讀為挑釁。”
“目前這場危機顯然還沒有明顯的終點。經歷了數月疫情和數日社會動盪之後,美國人已做好了未來幾天幾周發生更大混亂的心理準備。”
特朗普發推:華盛頓昨晚沒出狀況,得謝謝特朗普總統(來源:全球眼News)
英國《泰晤士報》:該報在社論中得出了類似結論,指出了特朗普的煽動性作風。
“2020年麻煩不斷,其中之一就在白宮。週五,在最初稱弗洛伊德之死‘令人震驚’後,特朗普總統在推特上威脅要對明尼阿波利斯的‘暴徒’採取軍事手段,並譏諷道:‘搶劫開始之時就是開槍之日。’這家社交媒體網絡引人注目地第一次將這篇推文標記為‘頌揚暴力’。”
“示威蔓延到白宮之後,總統威脅要用‘我所見過的最兇惡的狗、最可怕的武器’對付突破路障的抗議者,而且似乎是在召喚他的支持者集會迎戰抗議者。政治上,鑑別敵人令特朗普進入自己的舒適區。他不是平息風波,而是火上澆油。”
5月30日,民眾在美國芝加哥示威抗議警察暴力執法。新華社發(克里斯·迪爾茨 攝)
南非《郵報-前衞報》:該報刊登了美籍索馬里移民伊芙拉·烏德貢寫的一篇擔心黑人兒子的文章。
“黑人媽媽們太擔心自己的孩子了。美國的土地浸透着黑人之血:奴隸制、吉姆·克羅、大量監禁和毒品戰。警察暴力讓黑人太清楚痛苦和損失了……”
“對於喬治·弗洛伊德事件,我們認為這不是一起單一事件。我們看到的是美國整個種族史發展到了那個必然時刻。”
延伸閲讀
法國《費加羅報》5月31日發表題為《介於夢想和噩夢之間的美國》的文章稱,美國總統特朗普30日親臨現場仰視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載人飛船從卡納維拉爾角成功發射,並稱,“如果你在太空中排名第二,就不可能在地球上排第一”。晚上返回白宮時,他只能俯看聚集在窗户下的抗議示威者,他們高呼:“我無法呼吸!”。美國的兩副面孔,一個夢想着無限高度,另一個陷入不公正和種族主義之中。
文章稱,這種對比算不上是新鮮事兒。特朗普本人在推特上是這樣寫的:“搶劫開始之時,就是槍擊開始之時。”他在借用當年邁阿密警察局長的説法,後者在1967年把民權鬥士説成是“無賴”。自1967年以來,非裔美國人逐漸獲得了政治權利,但面對監獄、失業或醫療衞生,不平等的情況依然存在。在疫情中,他們集合了貧困、糖尿病、哮喘、高血壓、肥胖相關的種種不利因素。警方暴力也是他們難以忍受的日常噩夢。
文章指出,里根在1986年“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爆炸後,布什在世貿中心冒煙的廢墟上,都能用話語將受到衝擊的國家集結起來。總要與推特、世衞組織和其他問題發生爭執的總統不是美國的“首席安慰師”,無論是在新冠疫情階段,還是在騷亂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