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國語大學歐洲協同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 沈贇璐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動。雖然瑞典並不是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國家,但卻是第一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西方國家。自改革開放至今,中瑞經貿關係穩步發展,2018年中國成為瑞典的第八大出口國,同時也是第五大進口來源國。從產業結構上看,兩國商品有較強的互補性,在環境政策和技術方面,瑞典更是全球領先。整體來看,瑞典是一個成名於中立維和、致力於創新科技、聚焦於環境保護的小國。
2020年,國際輿論廣泛關注瑞典對疫情的抗擊措施,將之推到“風口浪尖”,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後,瑞典開始對自己原先的抗疫政策進行了反思:社會事務大臣認為有關瑞典抗疫路線正確與否誰都無法確定;對於公共衞生局設置的一週檢測十萬人指標,各省市表示不現實;在檢測數據公佈後,原強調羣體免疫論的流行病學專家突然改口,稱需要結合疫苗才能真正做到病毒免疫。
資料圖片: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
感染人數不達預期“羣體免疫”陷入困境
此前,瑞典國家公共衞生局希望通過達成“羣體免疫”,從而在不過度損害經濟的基礎上,平穩度過疫情危機。瑞典的學者和科研機構也通過數學模型的推演,計算瑞典實際的感染人數和比例。為驗證這一觀點,併為之後的政策提供數據支撐,斯德哥爾摩地區開展了抽樣檢測。實際結果顯示,斯德哥爾摩地區同時也是瑞典感染新冠病毒最嚴重的地區,其新冠病毒抗體陽性率僅為7.3%,與“羣體免疫”要求社會中感染達到30%以上的要求相去甚遠。
在有關“羣體免疫”的諸多猜疑中,瑞典始終是堅定的支持方,並實行了一系列與“羣體免疫”相輔相成的政策措施。除呼籲人羣在家中自我隔離、禁止五十人以上聚集、停止國內航線外,瑞典的抗疫政策較特立獨行:瑞典的餐飲業可以持續經營、中小學階段的學校和機構不需要關停、疫情嚴重地區不用封城。曾寄希望於社會存在大量無症狀感染者的瑞典,終於對抗疫有了新的認識。瑞典流行病權威專家泰格內爾日前發表講話稱,要戰勝疫情,“羣體免疫”還是需要結合疫苗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這代表瑞典對新冠病毒的認知開始轉變。
圖片説明:人們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一個公園的湖邊小憩。
死亡率和姑息療法引發不滿
在檢測數據發佈後,社會各界開始對瑞典自疫情暴發後的所有經歷進行了回顧和批判性的討論。雖然瑞典沒有造成醫療擠兑,也沒有因為封城導致社會停擺,但高居榜首的死亡率卻讓人感到震驚。
維持醫療的低負荷和保障重症病患的治癒率,在人均醫療資源不高的國家中,本身就是一對矛盾體。瑞典也不例外。在瑞典的死亡病例中,有較大一部分是住在養老院或其他老年看護機構的老年人。根據瑞典的統計數據,這些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老年人中,僅有10%的人在死前得到了相應的治療。這説明大部分居住在瑞典的老年人,一旦感染新冠病毒,都主要採取姑息療法,或輔之緩解症狀的藥物,並沒有得到妥善的醫治,更不消説全力搶救。
然而,瑞典最初希望能通過輕症居家自行隔離的目的,便是防止醫療擠兑,以便能給老年人等高危羣體更好更全面的治療。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瑞典社會事務大臣萊娜·哈倫格倫(Lena Hallengren)表示,對於此次新冠的死亡病患感到惋惜,特立獨行的抗疫政策並不值得其他國家稱道,自政策實施到目前為止,誰都無法肯定地説,瑞典成功了。
周邊國家“區別對待”給瑞典加壓
瑞典起初的做法,既受到了國內也受到了部分國家的批評和指責,但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挪威、丹麥、芬蘭,這三個與瑞典素日交情深厚的北歐國家,在此事上作出了區別對待。挪威外交部向公眾建議,六月之後可以慢慢恢復去丹麥和芬蘭等鄰近國家旅遊,但不要去瑞典,並在恢復和丹麥、芬蘭等國的通航後,仍然關閉與瑞典之間的航線,認為瑞典仍是一個不安全的國家。丹麥與挪威同樣表示繼續關閉和瑞典之間的邊境,並要求所有去過瑞典的民眾在家隔離。對此,瑞典外交部提出抗議。
然而,這些北歐國家的做法從邏輯上並不奇怪。因為瑞典並沒有對全社會進行全面的檢測和收治,社會中隱藏着許多無症狀或輕症的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一旦有病患流入實施強硬抗疫措施的其他國家,會給本可以鬆一口氣的醫療隊伍增添不必要的負擔和壓力。特立獨行之後所要面對的,看來不僅僅是言語的針鋒相對,更有可能是切實的影響。
為儘快達成“羣體免疫”,瑞典國家公共衞生局要求在一週內檢測十萬人,但由於運輸時間、設備調試、實驗室容量等因素,實際的檢測量不達一半。更有省市地區的負責人表示,十萬人實屬無稽之談。在感染人數不達預期、採取姑息療法導致死亡率升高、引起周邊國家進行區別對待後,瑞典的抗疫已經進入了反思期。
在全球齊心抗疫的重要關頭,瑞典應腳踏實地地科學看待流行病的防治,珍惜中國分享的抗疫經驗,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自己的力量。瑞典作為第一批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與中國有着跨地區跨民族跨語言的深厚友誼,願瑞典放下偏見,用交流促進理解,用合作取代對立,與中國相向而行,必定能早日戰勝疫情,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