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着孩子面「吵架」,這樣的父母或許才「最聰明」

當着孩子面「吵架」,這樣的父母或許才「最聰明」
當着孩子面「吵架」,這樣的父母或許才「最聰明」

Photo|Radha Madhava

和愛人吵架時,你會當着孩子的面嗎?

我相信,絕大多數家長想的都是:那哪成啊,孩子聽到吵架的內容,得受多大負面情緒的影響啊?

大多數家長的初衷是:當你不得不和愛人發生爭執時,一定得「把孩子支開」,這樣才能把對孩子的傷害、影響降到最低。

但多項科學調查顯示,這個觀念並不對。

你以為把孩子支開,你和愛人「大吵特吵」一頓,他就能不受影響了?

當孩子面吵架,能讓他/她「學會理解」

2017年,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周楠,聯合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學教授謝麗爾·比勒 ,對416個美國家庭進行了2年的跟蹤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那些不介意讓孩子看到彼此爭吵的家長,更多地表現出了謙讓自省,甚至還會換位為對方思考,這讓孩子更有「家庭安全感」

而在這些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人際交往能力更強,他們更有合作意識,對待潛在的問題、矛盾,也有更積極的心態、更多的解決辦法。

華盛頓州立大學教授莎拉·沃特斯做過一個調查:她花了好幾年時間,深度探訪全美109個家庭,這些家庭裏的孩子,年齡都在7-11歲。

「我發現,刻意不讓孩子聽見夫妻爭吵的家長,更容易被自己的小孩疏遠。也就是説,你把問題和矛盾藏得越深,孩子對你也越戒備

沃特斯還做過一個和「家庭負面情緒」有關的實驗。

她讓一羣家長和他們的孩子一起拼樂高。

親子合作之前,一部分家長被告知,在拼樂高的過程中,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需要壓抑自己的情緒,「我告訴他們,不管你對配偶或孩子多不滿意,你們都要剋制自己的情緒

剩下的一部分家長被告知,他們不需要壓抑自己的情緒,「你的感受是什麼,請你在拼樂高的過程中,真實地表現出來

隨後,研究人員把各種傳感器安在兩組家長身上,測量他們的心率水平、抗壓能力。

這個實驗的結果顯示:壓抑自己情緒的家長,在和孩子一起拼樂高的過程中,越來越消極、冷漠,有的甚至對繼續搭樂高產生了「牴觸情緒」,受家長壓抑情緒的影響,孩子對家長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木訥無感

另一組展現真實情緒的家長,則和孩子有正常的交流和互動。

當着孩子面「吵架」,這樣的父母或許才「最聰明」

2014年加拿大新里士滿。首屆樂高趣味音樂節上,一羣孩子和他們的父母一起玩樂高積木。Photo|Jordan Willi

沃特斯後來把自己的感想發在美國的『情感〈Emotion〉』雜誌上。我們翻閲了她寫的這篇文章,總結一下她的觀點:

● 你總是覺得,壓抑那些負面情感,能減少孩子的負面情緒,但其實這不對。

● 孩子很小時,如果能接收到那些「家庭衝突」信息,對他未來組建自己的家庭,或許有好處。

● 夫妻之間發生了嚴重衝突,但因為不想讓孩子知曉,而故意隱瞞,在孩子面前「若無其事」,反而會降低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 如果那些顯而易見的家庭矛盾,在孩子面前得不到解決,孩子會對這些問題感到困惑,這會影響他未來的家庭觀念,甚至處理和解決問題時的態度。

● 如果你還在生氣,孩子又想知道,到底什麼原因讓爸爸媽媽吵架,奉勸你用委婉的方式告訴孩子真相,雖然很多時候,真相都讓人驚訝或痛苦。

「我們需要‘爭執’和‘爭論’,甚至觀點不斷交鋒的‘爭吵’」

家長是否應該當着孩子的面吵架?這個問題也引起了美國『大西洋月刊』的關注。

在『大西洋月刊』開設的「家庭學校」欄目裏,沃頓商學院教授亞當•格蘭特表示,父母爭辯、爭論甚至爭吵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真理越辯越明」的過程。

當着孩子面「吵架」,這樣的父母或許才「最聰明」

Photo|Wannapik Studio

「大部分孩子,潛意識都會覺得:吵架是不禮貌、不合適的行為。但我們應該讓孩子們相信,只要一個人能尊重地提出不同意見,那他就可以經常發表不同意見

格蘭特覺得,家長應該以身作則,更有風度地把家庭問題、糾紛和矛盾擺出來談,而不是打着「為孩子好」的幌子,躲避問題,擱置糾紛,不理矛盾。

「實話實話,最開始我也反對讓孩子介入到家長的爭吵中。但我後來發現,我們對‘爭吵’、‘爭執’的定義太單一了,比如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扯着嗓子吼就是爭吵,但其實,我們需要‘爭執’和‘爭論’,甚至觀點不斷交鋒的爭吵’」

格蘭特後來發現,那些極具創造力的孩子,更有可能出現在「爭吵」的家庭中

「不是説家長一定要大吵大鬧,而是就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並讓孩子知道父母雙方的感受。」

「如果你和你的丈夫,或者你和你的妻子,都是在遇到困難後,把問題擺在桌面上説的那類人,那我認為,你們絕對不會存在婚姻問題,因為大家都是理性的人,都懂得如何站在對方角度考慮

再具體到孩子身上,遇到問題就擺明了談,這其實也在教孩子,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人和你的觀點不一樣,這時,你要做的是,和他們坐下來溝通、討論甚至聊聊天,而不是走向兩個極端:要麼大吵大鬧,要麼刻意逃避

格蘭特認為,在評價事物「非黑即白」、價值觀二元對立的當下,能否培養一個「能容納不同觀點」的孩子,這點極其重要。

幾年前,他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孩子們,你能不能開始吵架?』的文章,建議所有的父母「把心打開」,把潛在的矛盾,用一種更和平更理性更願意尊重對方意見的態度表現出來。

「父母應該做的,是讓孩子對自己深信並堅持的事情充滿熱情,別人如果不認同自己,也沒必要表現得過於激動

「我們今天應該如何做父母?我們應該讓孩子,在生活中變得熱情,但不易怒。讓他們看到每個人的不同包容每個人的意見。」

「我們希望培養的,是懂得、善於爭論的孩子,而不是一遇到問題和矛盾,就扯着嗓門喊,或者乾脆躲起來逃避」

當着孩子面「吵架」,這樣的父母或許才「最聰明」

2019年10月,英國Threemilestone學校辯論日。Photo|Threemilestone School

撰稿 / 編輯

馬舍博

圖片編輯

偕 越

視覺 / 排版

巢知風

「 知 形 」原 創 作 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06 字。

轉載請註明: 當着孩子面「吵架」,這樣的父母或許才「最聰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