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首飛前外媒的猜測及情報博弈

    1998年3月23日,一架黃色塗裝的新鋭戰機首次刺向天空,一場吸引各國諜報人員目光的大幕正式展開。

    

殲-10首飛前外媒的猜測及情報博弈

    

    殲-10,我國90年代研製的新一代戰機,單發單座,多用途,在2006年之前,它被稱為中國空軍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戰鬥機。

    

    美國人的情報機構判斷我們在研的殲-10性能介於F-16A與F-16C之間,在火力及機動性上甚至超過某些版本的幻影2000。

    

殲-10首飛前外媒的猜測及情報博弈

    

    黃色塗裝,又被軍迷戲稱為“黃皮機”,一般是未正式入役前的試飛測試塗裝,採用氣密性好及耐腐蝕的環氧富鋅塗料,能防止試飛測試時的表面磨損,比起價格昂貴的正式塗裝,具有顯著的成本優勢。

    

    新機首飛風險很高,各國都曾發生過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故,不論是機械故障,軟件故障還是飛行員的操作失誤,對新機測試的打擊都是致命的,所以各國通常都會額外起飛一架飛機為新機的測試保駕護航。

    

殲-10首飛前外媒的猜測及情報博弈

    

    我們前腳試飛,後腳美國的情報機構就拿到了不少“邊角料”,並於1999年3月13日刊載在《航空週刊與空間技術》,並且引述美國國防部官員的消息稱“中國新型戰機在成都幾乎完成了樣機測試階段”。

    

    不同於早先各資料刊載的殲-10想象圖,美國此時的模擬構想圖和98年度實際測試的殲-10外形上已經非常接近。

    

殲-10首飛前外媒的猜測及情報博弈

殲-10首飛前外媒的猜測及情報博弈

    

    甚至在局部細節上和我們測試的真機很吻合,比如1001的編號,試飛測試時搭載的模型彈等。

    

    據説是根據參與測試人員的口述畫的,而在之前,所有已知的殲-10圖片都是不夠精確的,甚至於俯視圖和側視圖居然對不上號的情況。

    

殲-10首飛前外媒的猜測及情報博弈

殲-10首飛前外媒的猜測及情報博弈

    

    進入80年代,我國龐大的殲-5,殲-6機隊面對各國開始換裝的第三代戰鬥機(米格-29,蘇-27,F-15,F-16,幻影2000)感覺到防空壓力巨大。

    

    恰逢80年代“軍隊要忍耐”,全力發展國民經濟,在下馬了自行研製的殲-9,殲-13後,我們一邊尋求國際合作改進尚不太落後的殲-7,殲-8及強-5,一邊試圖從國外引進先進的第三代戰機。

    

    在引進國外第三代戰機這塊,我們經歷了考察幻影-2000,美國人推銷F-16/F-14及嘗試從南亞某國引進F-16以進行仿製幾個階段。

    

殲-10首飛前外媒的猜測及情報博弈

殲-10首飛前外媒的猜測及情報博弈

    

    但是由於價格及美國阻撓等因素,以上引進三代機的努力都失敗了。

    

    直到1987年,以色列終止了“獅”式戰鬥機的項目後,並與我們進行了秘密接觸,我們才開始了代號“10號工程”的研製。

    

    所以最早傳出“殲-10”戰機各種消息,引起外媒關注的,恰恰是以色列人。

    

殲-10首飛前外媒的猜測及情報博弈

殲-10首飛前外媒的猜測及情報博弈

    

    早期的殲-10在各種刊物上的外形特徵,被形容得和“獅”式及F-16很像。

    

    直到90年代“中美蜜月”結束,我們已經無法從歐美國家獲得幫助,“10號工程”的外形才開始變化。

    

    我們開始尋求俄羅斯人在設計,發動機,雷達等關鍵項目的幫助,以便國產的三代紅鷹能順利完成研製。

    

    所以本該1996年試飛,2003年服役的殲-10比原來的計劃分別晚了2年和3年,畢竟確定採用俄製設備後,別的不説,發動機改動帶來的尺寸的變化就夠我們的設計人員忙活一段時間了。

    

殲-10首飛前外媒的猜測及情報博弈

    

    我們一開始就確定現代化空軍的格局,走蘇-27和殲-10“高低搭配”的思路。畢竟我們幅員遼闊,4000多架老舊戰機要替換,全部整上雙發大長腿的蘇-27系列不只價格死貴,國防也還有巨大的安全隱患。

    

殲-10首飛前外媒的猜測及情報博弈

    

    從和美國搞的“和平珍珠”計劃失敗後,我們深刻的明白美國人靠不住,其他人同樣也靠不住,研發先進的戰鬥機只能靠自己。

    

    在這種大共識下,我們會把寶全部押在俄羅斯的蘇-27身上麼?

    

    明顯不會。

    

    甚至於早期的殲-10都是以我為主,外方為輔的項目。

    

    我們國產的設備也許不及國外產品成熟,但是起碼它能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部受制於人,未來對外出口也不受那麼多的約束。

    

殲-10首飛前外媒的猜測及情報博弈

    

    98年3月23日殲-10一飛沖天,飛行員雷強哭了,他可是做好了一旦駕機起飛也許就不能再見親人一面的準備,畢竟新機在試飛過程會出現什麼情況誰也不知道。

    

    甚至於説出了“萬一摔了,我死了也要保住飛機”的話來。

    

    大丈夫以身許國,起飛前是悍不畏死的果斷決絕,走下飛機後是首飛成功後的興奮及劫後餘生的喜悦,百感交集之下,這個鋼鐵一般的英雄試飛員淚流滿面。

    

    中國航空工業百難之中,翻起了新篇章,從此以後,各種新鋭的先進戰機開始進入井噴時代。

    

殲-10首飛前外媒的猜測及情報博弈

    殲-10首飛成功了,國外的媒體開始紛紛揣度這款先進戰機的外形和性能。1999年英國的《國際飛行》《簡氏防務週刊》等雜誌都報道了殲-10的消息。

    

    奈何我們的保密制度搞得很好,外軍一度連外形都碼不準,甚至通過間諜衞星在西安的俯拍發現過殲-10,就猜測殲-10西飛也參與過研製工作。

    

    其實殲-10出現在西安原因很簡單嘛,閻良試飛院在嘛。

    

    外軍有間諜衞星,能過頂偵察,這根本難不到我們聰明的軍工人員,必定衞星過頂是有時間規律和時間限制的嘛,我們想讓外軍知道情況,外軍才能拍到,不想讓外軍掌握信息,外軍會連毛都撈不到。(本文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76 字。

轉載請註明: 殲-10首飛前外媒的猜測及情報博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