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性格的孩子,長大後往往容易碰壁走彎路,12歲前糾正還來得及

童年是決定人生的基礎,童年所養成的性格會一直影響到未來長久的一生之中。

執筆:毛婷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性格,指的是從孩子的行為方式所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徵,所謂以小見大,窺一管而知全貌,也就是從孩子的性格中可以看出他的未來走向——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曾經講過:“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

而對於孩子來説,在精神分析的角度上來看,童年是決定人生的基礎,童年所養成的性格會一直影響到未來長久的一生之中,並且性格並非一成不變,它是在孩子所經歷的過程中不斷變化並且越來越對人生起到決定性作用。

比如幸孕姐有位學霸同學,由於是單親家庭,媽媽比較好強,他一直處於壓抑和負擔之中,從來不會正向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即使後來被媽媽強行改了志願,學了並不喜歡的專業,他也不敢反抗。

在過去的時間中,媽媽一直用“我一個人把你拉扯大不容易”來綁架學霸的人生,逼迫他按照自己想要的人生來活,學霸也確實做到了,可沒想到最後在大二的時候,他卻被抑鬱症給壓垮。

每天活在黑暗之中,一度差點與母親斷絕關係,前途更是一片黯淡,任誰提起都會覺得惋惜。

這也是在警醒各位父母:從小就要注意孩子健康性格的養成。

哈佛大學心理學的丹尼爾博士就曾經在其作品中提到過:高情商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和食物,更準確的表達人際關係共情,而這些都需要童年養成良好的性格,或者在成長找那個不斷改掉那個不好的自己。

而性格存在缺陷的孩子,很容易在未來道路上“四處碰壁”,以後也可能會吃大虧。

1、不能合理表達自己情緒

人活着,就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大哭、發脾氣都是我們人類正常的宣泄方式,如果長期處於消極狀態,會導致孩子對自我的評價越來越低,錯誤的以為自己不配被愛,也無法與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

極度的渴望與壓抑,其實就是極度的想要維持住這種愛。

在父母教育中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家長對小孩負面情緒的完全抵制,比如“不要哭了,你再哭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家長以為這是讓孩子擺脱懦弱的辦法,殊不知恰恰是讓他失去安全感的“脅迫”。

在這樣的教育中,他會越來越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希望自己不會有父母不喜歡的負面情緒,從而越發不敢表達。

2、太相信別人眼中的自己

美國心理學家認為: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如果童年時期太過在意他人看法,通過順從來獲得別人的認可,長大以後會吃大虧。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最直接的傷害就是“討好型人格”,長期陷入羞恥、焦慮和自卑的折磨之中,因此只能通過順應別人來獲得存在感,逐漸失去自我底線,也是最容易被“PUA”的人。

例如北大女生被男友長期PUA,武大老師稱自己被丈夫PUA等等,這些都是因為自我沒有滿足和需要感,很容易陷入他人的精神控制,在打擊中逐漸失去自我。

3、太在意負面評價

有些家長秉承的是“打擊式教育”,總是讓孩子通過這些打擊來生成一種愧疚和羞恥感,達到父母心裏的上進好孩子,但這樣可能會導致孩子一生都過於在意負面評價,成為過激的完美主義者。

然後失去對自我的認知,以為和那個“負面”的自己較勁,這樣的人在長大進入社會之後,很容易鑽入牛角尖,無法承受“社會的毒打”,可能會一蹶不振。

綜上所述,如果你家孩子是上面的三種性格,建議趁孩子12歲之前,性格還沒完全定型時糾正,效果最好。

1、正確幫助孩子表達

讓娃知道,沒有人是永遠開心的,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壞情緒,只有及時的發泄,及時的調解,才能清理自己的情緒,“哭着吃過飯的人,是可以走得更遠的”,哭並不可恥,眼淚是流過才能更好的前行。

2、多鼓勵孩子

在打擊中成長的孩子雖然可能會更聽話,但養娃不是訓機器,適當的鼓勵和讚美才能增加孩子的幸福感,有了力量才可以更好的前行,父母之愛,才是最偉大的安全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08 字。

轉載請註明: 3種性格的孩子,長大後往往容易碰壁走彎路,12歲前糾正還來得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