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朋友問我,孩子經常不聽話,説也説不聽,教也沒有用,最後還是得用吼的,但是心裏又害怕,經常吼孩子,影響家長情緒,還擔心心理是否有影響?很多家長都是如此,一開始可能還有點耐心,可是後來怎麼説都不聽,一次次犯同樣的錯,父母就從語重心長的言談變成了嚴厲的大吼。
請家長一定要明白:言語上的傷害比外在傷害更嚴重,外在傷痕看得見的,言語上的傷害卻是無形的。
上週末,我帶着小寶去鄰居家做客,剛好看見她兒子在罰站。
小孩揣着碗,碗裏還有一半的飯,他一臉不開心,鄰居站在一邊喋喋不休。
“你的嘴是缺角了?還是存心要敗家?吃個飯弄得到處都是,你知不知道有多難打掃?”
説歸説,鄰居的手指還一直指着孩子數落,孩子全程都低着頭看着手裏的碗。
看見我來了,鄰居更是氣不打一處來,跟我抱怨:“現在的孩子真難教,説這麼多遍了,還是這樣,整一個就是豬腦子!”
話剛説完,孩子就哭了,鄰居更加火大:“你還好意思哭?我不就是説了你幾句,又沒打你,搞得好像是我不對似的!”
或許感到委屈,孩子哭得更厲害了,受到情緒感染,小寶拽着我的袖擺,也淚眼汪汪的。
我看不下去,把鄰居拉到一邊:“算了,算了。”
後來在回家的路上,小寶突然説:“媽媽,謝謝你”。
我很奇怪他的突然道謝。
兒子解釋道:“小讓(鄰居家的小孩)好可憐,他媽媽不尊重他,罵他敗家,還説他是豬頭。”
“媽媽,謝謝你從來沒有這樣罵過我。”
那一刻,我心裏不太好受。
原來,只是這樣,孩子便會對我們心存感激。
連孩子都知道,什麼叫尊重,大人為什麼還用語言暴力去羞辱孩子?
一
像小讓媽媽這樣的家長有很多,他們覺得,孩子做錯事了,自己沒有動手,不過是説教懲戒,算得上是慈愛父母了。
但是,他們都沒有意識到,
粗暴的説教也是一種隱性的暴力,會傷人,乃至殺人於無形。
父母進行語言暴力,比如吼孩子,將
對孩子健康心理的發展會造成極大的阻礙。
為什麼你越吼孩子,孩子越不聽話呢?
第一:吼的時候主要是父母在發泄自己的情緒,孩子感受不到愛。
第二:吼的時候孩子沒法表達意見,找不到真正的原因。
第三:吼的時候找不到理智的解決辦法,孩子還是會犯錯。
我曾看過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
一盆植物被活生生“罵”死了。
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事情發生在阿聯酋,實驗者挑了兩株生長情況一樣的綠植。
給兩棵綠植裝上保護套,放在學校大廳裏,每天接受一樣的光照、一樣的澆水施肥。
唯一不同的,是學生對它們的態度。
左邊綠植被貼上標籤:
“這株植物被霸凌”。
而右邊則是:
“這株植物被褒獎”。
學生通過現場錄音的形式,留下積極或消極的話參與實驗,這些話每天在綠植“耳邊”被循環播放:
“你看起來像快爛了一樣”
“沒人喜歡你!”
“你就是廢物,你一無是處!”
左邊綠植每天“聽着”惡狠狠的辱罵。
“你真的很美!”
“一見你我就特開心。”
“我喜歡你做自己的樣子。”
右邊的綠植每天生活在幸福的天堂。
在錄音循環播放了30天后,被言語霸凌的植物,葉子枯黃,形態萎靡;而飽受稱讚的植物,則生機勃勃、朝氣十足。
(左邊為被語言霸凌的植物,右邊為被讚美的植物)
語言暴力的威力有多恐怖?無異於一場“謀殺”。
那同樣的情況,發生在人身上會怎樣?
一位參與試驗的小女孩説:
如果植物都能被影響,那麼我想人一定也會。
她説的很對。
語言暴力,完全可以把人也逼死,尤其是三觀還未形成的孩子。
二
或許,不是所有的語言暴力都關乎生死,但也一定會給孩子帶來精神層面的傷害,這份傷害同樣不可忽視。
首先他會非常暴躁,無形中學習爆脾氣
,今天他這樣被人吼,明天他也會吼別人,內心畏懼,卻又不服氣,會更加叛逆,他勢必會叛逆。他現在小,沒有力量與你反抗,等他有一天長大了,他一定會與你反抗,激化矛盾,變得孤僻。不好好説話的父母,都是孩子性格缺陷的元兇。
第二,性格軟弱,不敢承擔責任
,親子關係越來越差,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語言暴力,是孩子一生的傷痛。
第三,會導致他的性格自卑和內向,敏感,膽小怕事
,大人如此的強勢和暴躁,會導致孩子的能量發揮不出來,於是他會封閉自己,內向和自卑是必然的。處理人際關係很困難。
第四、父母的吼叫,扼殺孩子創效力,很難發現自己的創造力
,吼孩子不是良藥,是孩子的毒藥。
哈弗醫學院,長達11年的研究證實,
長期遭受父母語言暴力的孩子,大腦用於學習和記憶的區域,讓孩子智力受損,記憶力下降,注意力無法集中,而這些傷害幾乎是永久性的
。言語是把尖刀,願所有孩子被温柔以待。我們做父母的完全可以有情緒,但是不要在情緒中解決問題。千萬不要把發泄當做對孩子的管教。
我的一位讀者給我留言説,她小時候活得毫無尊嚴。
她的母親會隨時闖進她的房間,看她有沒有在學習,如果沒有就會罵她“懶惰鬼,以後活該去給人洗盤子”。
她和朋友的通信,甚至上課傳的紙條,隨時能被母親翻出來,大聲責罵和嘲笑。
你這麼會交際,以後是想去當交際花嗎?
我怎麼會生了你這麼一個沒用的女兒?
天天管你我真的煩死了,你怎麼不去死啊?
從小到大,她在母親面前都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又會捱罵,這份敏感懦弱甚至延續到她成年以後。
31歲的她,從沒談過一段超過兩個月的戀愛,她很難與人親近,伴侶普通的一句話都讓她過度緊張,患得患失。
工作上,升職加薪她從不主動爭取,不是不想,是不敢。
一件事還沒開始做就覺得自己大概率會失敗,反正什麼都做不成,那就什麼都放棄吧。
那些年,母親的惡言惡語早已給她的心理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傷害,這份傷害並沒有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消失。
心理學家武志紅説:“語言暴力真的會變成一把兇器。”
也許這把兇器,在一開始不足以到傷人的時候,但隨着語言暴力的擴散,它一定會越來越鋒利。
情況好一些的,是孩子自我傷害,情況糟糕的,孩子會用暴力去傷害別人,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
瀋陽市心理研究所曾對瀋陽市少管所拘押的青少年進行心理調查。
發現無一例外,他們都遭受過父母密集而慘烈的語言暴力攻擊。
心理學家們總結了幾個傷害他們最深的詞語:
● 廢物
● 丟人
● 蠢死了
● 我寧可沒有生過你
這些戳進他們心裏的詞語,後來都一一變成了他們的兇器,以及,他們與父母恩斷義絕的斷情刀。
三
網上有個問題:“為什麼父母可以輕易傷害孩子?”
有個高贊回覆是:
因為這世上,再沒有比父母欺負孩子更容易的事了。
孩子個子矮,力氣小,沒有工作,沒有收入,沒有見識,沒有心機,沒有獨屬於自己的住宅。
這個時候,父母擺出一副“我為你好”的姿態,強詞奪理地對他們進行碾壓。
父母一定會贏。
只要父母一句“我不要你了”,孩子就陷入了絕地:爸爸媽媽不要我了,我還能去哪裏?我完蛋了。
一定要這樣對我們的孩子嗎?
韓劇《請回答1988》裏有一句台詞:“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
這句話偶爾拿來當做委婉的道歉還可以。
但我們至少應該記得,哪怕我們真的第一次當父母,卻都曾經做過孩子,我們小時候也有這樣想法:
我知道自己做錯了,但是聽到媽媽這麼罵我我真的很傷心;
多希望媽媽不要老是罵我,能多誇誇我抱抱我。
我們知道做一個孩子是怎麼回事,也知道自己小時候曾經那麼渴望父母的懂得和包容。
四
孩子做錯事,我們生氣是在所難免的。
但是,當我們在準備訓斥孩子,發泄怒火時,能不能先冷靜想想。
自己的孩子,真有那麼不堪嗎?和孩子好好説,一定是無效的教育嗎?
答案是否定的。
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就提到了一種和諧的親子溝通方式,我也與大家分享一下:
1、避免給孩子下定義
發生矛盾時,我們應該客觀的描述孩子的行為結果。比如孩子沒有完成作業,不要對孩子説:“你為什麼不寫作業?”
一旦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有評判,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緒。更恰當的説法是,“作業為什麼沒有完成?”
這是客觀的疑問,孩子就會説出,因為作業太難、太多等原因,我們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教育引導。
2、分享感受
不少父母性子比較急,很容易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比如,叫孩子打掃房間,孩子有情緒打掃得不乾淨,就會對孩子説:“你怎麼這麼笨,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這無疑是傷害了孩子感受,也許他只是想偷懶,卻被冠以笨、無能的標籤。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直接説出自己感受,“媽媽是想教育你勤勞,可是你打掃得不太乾淨,我就有點失望了。”
與此同時,也可以讓孩子説説自己的感受,是覺得媽媽對自己要求太高了,還是怎麼樣。
要是孩子就是懶惰不願意做,態度可以適當強硬點,但要就事論事不要胡亂職責。
3、提出具體的要求
在清楚對方感受後,父母可以清晰地告訴孩子,希望他們做什麼。比如孩子出門磨蹭,媽媽通常對孩子説:“你能不能別磨蹭,大家都在等你。”
這不是具體的要求,而是一種變相批評,也是一種威逼。
孩子一般聽到這些,會有很強的逆反心理,反而繼續慢慢悠悠。這種情況下,媽媽應該對孩子説:“快要遲到了,五分鐘後出門吧。”這才是對孩子提出具體的要求。
五
用4個“改變”讓你忍住不吼孩子:
1、用描述情緒代替不耐煩,把“你自己一邊玩去不要來煩我”,改為“媽媽不是超人累了也要休息,讓媽媽休息一下好不好?”
2、用和諧的語言代替發火,比如,“垃圾又到處扔就知道給我添亂”,改為“”如果垃圾又不扔進垃圾桶,家裏就會變成垃圾堆了哦。
3.用擬人化言語代替批評,比如,“怎麼又不關冰箱門,真不長記性”,改為,“記得把冰箱門關上,冰箱裏的酸奶很怕熱。”
4,用建設性語言代替嘮叨,比如把“怎麼又把水灑了”,改為,“和媽媽一起把桌子擦乾淨,下次要小心一點哦。”
另外,父母學會以下幾句話引導孩子,相信你的孩子會越來越好。
1、孩子,發生什麼了?爸爸媽媽愛你,但不喜歡你現在的這種行為。
孩子犯錯之後是非常恐慌的,因為擔心受到長輩的責怪,這句話可以安撫小孩子,所以當孩子犯錯之後,父母一定要剋制脾氣,心平氣和詢問發生了什麼事,再作出判斷,如果孩子錯了再教育,如果沒有錯就不要責怪孩子。
2、告訴我你內心真實的想法。很多家長從來不瞭解孩子的想法,每次都把自己的想法往孩子身上套,可以給孩子思考的時間,讓他們認識自己的錯誤,也可以緩解他們的情緒。
3、讓我們想想,怎樣做會更好?可以引導孩子説出自己內心的想法,解決辦法,即使孩子説的不一定正確,不切實際,但是這是鍛鍊孩子思考的一個好機會,不要過分否認。
4、用你的方法,結果會怎樣?引導孩子説出自己的想法之後,即使解決方法是不對的,也應讓孩子繼續思考會有什麼後果,然後可以説説自己的想法來引導孩子知道結果。
5、下一次再這樣會怎麼處理?讓孩子通過這次犯錯的反省,做出改正,下一次再遇到同樣的問題,他就知道應該怎麼做,也會對自己判斷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進步。
其實,孩子並非不罵不成材,與孩子進行良好溝通,春風化雨般的教導,同樣能使他茁壯成長。
不要等到孩子受傷了,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才來悔恨當初。
母子一場,是百世修來的緣分,但願我們都能好好珍惜,那個渴望我們擁抱的孩子。
與你們共勉。
(
今日話題:
父母如何避免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你還有哪些辦法呢?
請到評論區留言,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轉發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