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有可能你無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無形中就摧毀了孩子的自信。
執筆:王筱銘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中國有句俗話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如果孩子犯了錯,父母大多會嚴厲的批評或者直接打一頓出氣,但有時候沒有把握好一個度,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一定的傷害。
案例
小志的爸爸媽媽在他5歲時,因為一些原因而選擇了離婚,孩子被判給了媽媽。
婚姻的破裂,讓原本温柔似水的媽媽性情大變,對兒子小志更是嚴厲有加——
一次考試,小志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績,他很高興地跑回家跟媽媽分享這個好消息,沒想到卻遭來一頓批“考個班級第二名,有什麼高興的,你看看隔壁阿姨的女兒,考了全年級第一,你再看看你”。
小志聽完媽媽的話,頓時很委屈,這可是自己考得最好的一次,為啥還是會被罵……
寒假期間,小志一直在房間裏面吃飯、寫作業、玩耍,不想聽媽媽的嘮叨。
可這樣過了一週後,媽媽就開始説道:“你怎麼跟你那好吃懶做的爸爸一副德行……”
類似傷人的話,小志也數不清自己到底聽到過多少次,有次嚴重的時候,媽媽直接説了句“我最後悔的就是生了你,要不是因為你,我能過成這樣嗎?”
在媽媽一次次的打壓之下,小志變得格外自卑,即使參加了工作,性子也是唯唯諾諾,根本做不成大事。
孩子在做錯事情時,父母的責罵、批評如果沒有把握好一個度,那麼很可能成為一種毒藥,慢慢侵蝕着子女的心,讓他們逐漸變得沒有自信,甚至是恐懼。
這三句罵孩子的話毒性很強,很容易傷到孩子自信心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一直致力於研究人的自卑情緒,他認為孩子在童年時期,如果經常被自己的父母、長輩或是老師等人貶低,就容易在心底深處埋下自卑感。
據統計以下三句話對孩子打擊最大,而且也是父母常説的——
1、“你怎麼這麼沒用,一點小事都做不好!”
在孩子犯錯時,父母就會本能地批評,可能只是無意間所説的一句話,也可能是為了子女好,想要激勵他們,使其意識到自身的錯誤,並進行改正。
可上面的那句話,是一種人格上的評判,很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內心,並在他們的內心留下陰影,讓娃變得沒有自信,覺得自己很是沒用,誰都抵不上。
2、“你看看隔壁xx,比你強多少,你再看看自己……”
相信很多父母都説過這種類似的話,別人家的孩子似乎是每個娃小時候的噩夢,不管自己做得怎麼好,那麼總有個人會比自己好。
可實際上,父母在説這樣話時,是為了激勵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殊不知這樣的方式容易打壓娃的自信心,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從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
3、“你怎麼天天都這樣,不讓我省心。”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錯時,就會脱口而出這樣的話語,雖然説者無意,可聽者有心。
此類話語,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差,天天要讓父母替自己操心,從而變得越來越自卑。
孩子犯錯時,父母如何正確教育?
1、耐心教導
父母在孩子犯錯時,不要一味地生氣、動怒,這樣的方式往往解決不了任何的問題,反而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家長應該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耐心地與娃進行溝通,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
2、引導孩子承擔責任
父母在瞭解到孩子犯錯的整個過程後,就需要慢慢引導,讓他們明白事情錯在哪裏,並應該如何進行改正,與此同時還要學會承擔相應的責任。
3、以身作則
父母想要孩子少犯錯,那麼自己就需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避免孩子犯錯,在潛移默化中去影響孩子,並引導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明白一些處人為事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