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取,是人生的一種追求,而退讓,也是人生的一種聰明。
在人生旅途中,退讓自有退讓的道理。它就猶如一輛汽車,在前行的過程中,車輛不可能沒有轉彎或倒車後退的時候。
退讓,就是為了更好的前進;退讓,就是為了積蓄力量;退讓,就是為了能屈能伸;退讓,就是為了以屈待伸!
有一位哲學家如是説: “凡事退一步,生命不退步。處世,讓一步為上;做人,退一步為高。
凡事均有長有短,有陰有陽,有圓有缺,有利有弊,有勝有敗,更何況是千變萬化的人生。成功,通常屬於最有耐心、最有耐力、最能耐煩的人!
春秋時期,吳王的四子季札非常賢能,於是吳王要傳位給他。
他卻謙讓説: ”兒臣上有長兄,應該由長兄繼位。“後來,長兄去世,他再次被舉薦為王,他説: ”我還有次兄。“再後來次兄去世,他還是推辭説: ”父死子繼,應該由故世的先王之子繼位。“
季札雖然讓出了王位,卻得到了賢名與敬仰。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老幼皆知、膾炙人口的”六尺巷“的故事中,宰相張英更是因寬容、禮讓而退讓的楷模。
”路窄處留一步讓人過,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 凡事要大度一點,做人應謙讓為懷,待人宜寬,待己當苛。 待人寬一分是福,處世厚一分是德。
利人是利己的根基,舍與得是辯正的統一。沒有過不去的坎,沒有化不了的怨,豁達、大度、謙讓,就是解決糾紛的金鑰匙。古人尚有如此高風亮節,何況文明和諧時代的今人做不起?
能夠退讓之人是聰明人,勇於退讓之人是大度人,善於退讓之人了不起!正所謂”忍得過,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方為高人!
凡事”靜觀皆自得“,因為忍得一時之氣,才能海闊天空;因為海闊天空,才能從從容容。 適時地放棄一些意氣之事,無謂之爭,並非表示軟弱,而是展現了自己的諒解理解和大度包容。
君不見: 空氣盡量壓縮,是為了增強爆破的威力;引擎利用後退的力量,是為了引發更大的動能;挑山工善於走”摺尺型“路線,是為了省力且便於攀登;戰場上的低頭貓腰、匍匐前進,是為了更好的保護自己和有利進攻。
所有的一切,足以證明:適時、適度的退讓,並不是怯懦,而是一種勇敢;並不是愚鈍無策,而是一種睿智聰明。
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詆譭與刁難時,適當的暫避或繞過去,以圖日後”東山再起“,這才是智慧之舉,這才是英雄之舉!
有言道: ”爭一爭,行不通 ;讓一讓,六尺巷。“ 無論是居家過日子,還是與鄰居打交道,都免不了會因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引起矛盾。如果雙方各執一端,爭強鬥氣,就容易激化矛盾;如果一方氣量大一點,眼光遠一點,就可以化解矛盾,這樣才能使闔家和諧幸福,使鄰里關係更加融洽。
當我們遇到自己困惑的事情時,不妨換一個思路,轉個彎兒,通過迂迴應變達到既定目的。並不是任何事情都能一帆風順,心想事成,總會面臨一些障礙阻止你的前行,如果一味的硬碰硬,”撞到南牆不回頭“,只會讓自己頭破血流,而靈活適當的採取暫時退讓之術,很多問題便可迎刃而解,順利進行。
做人,當以仁愛為懷,以和諧為上,以寬容為慈,以退讓為善。然而,對於那些無禮無節之人,絕不能一味姑息遷就。無論是誰都該明白,凡事不可得寸進尺,更不能將對方的寬容忍讓視為軟弱可欺。
學會適時退讓吧,它會使你的心胸更大度,它會使你的生活更順暢,它會使你的人生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