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頻道 原創稿
2020年央視315晚會“遲到”了,但還是來了。嗨學網、漢堡王、萬科等多個商家被點名曝光。
作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315自1983年起成為一個特殊的日子,在國內也日漸深入人心。如今,315既是一個標識,更是一種警示:消費者保護不能有一刻放鬆,對消費侵權要時時刻刻利劍高懸。
長期以來,國家從立法保護、行政保護、司法保護三方面多措並舉;工商、市監、質監等部門通力合作;消費者協會、各媒體、包括各投訴平台主動作為,凝心聚力,堅決保障消費者依法行使權利,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取得了積極成效。
近年來,侵害消費者利益的案件更是發現一處查處一起,大批假冒偽劣產品被查封退市,七天無理由退換貨等新規,包括對重點市場、重點產品的抽檢、排查,郵政快遞環節的監管等,極大規範了市場買賣行為,消費者普遍買得更放心,用得更安心。
但正如315晚會所曝光的那樣,精裝房漏成水簾洞、漢堡保質期隨意改、舊襪子竟是毛巾生產原料等現象仍普遍存在。鐵的事實提醒我們,打擊消費侵權必需常抓不懈,養兵千日用兵千日。
以制度為基石,織牢織密監督網。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健康文明的消費環境離不開法律和制度的保駕護航。修訂後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已於2014年開始實施,對個人信息保護、網絡購物、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等熱點問題作出明確規定。有關部門大力推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引入誠信評價體系,不斷健全對企業商家的考核機制,推動區域協作聯動,一張無所不包的監督網已經成型,正在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以懲處為手段,紮緊嚴管的口袋。消費領域亂象屢禁不止,無非部分商家利益燻心鋌而走險。不能讓消費者受了傷只能坐等315,而要在日常就暢通舉報渠道,確保他們知道去找誰,找了就有人管。疫情期間,針對製售假冒偽劣口罩等違法行為,市場監管總局明確消費者可通過12315平台投訴,就是一劑及時藥。另一方面,對待違法亂紀者,不罰不足以明法紀,不懲不足以樹權威,不僅要處罰到他們“肉痛”,還要讓其“臭名遠揚”到心痛。
以宣傳為跳板,提高全民維權意識。政府發力,監管給力,消費過程中“穩穩的幸福”還要靠每個人自己去爭取。消費者要懂得、會用自己的合法權力;對侵權行為及時曝光,呼籲關注,大膽向不良商家説“不”,將維權進行到底。只有讓誠信、公平、正義深入人心,才能讓違法侵權、製假售假、漠視消費者利益者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保護消費者權益,嚴打消費侵權,既能捍衞公民的權利和尊嚴,又能塑造天朗氣清消費市場環境,還能倒逼市場監管機制的改革與創新,進一步提升百姓的消費獲得感。
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消費領域的誠信建設也不能只靠315一日狂歡。買買買,與老百姓吃穿住用行息息相關,不能一日或缺。把功夫下在平時,違法必懲的日子,天天都是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