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私募突現淨值回撤 迷你產品難抗費用衝擊

   原標題:蹊蹺,知名私募突現淨值回撤 留神,迷你產品難抗費用衝擊

  ⊙記者 屈紅燕 ○編輯 孫放

  近期,部分知名私募旗下產品出現蹊蹺回撤,在相關公司的大多數產品仍保持正收益的同時,卻有個別產品短期內淨值跌幅達20%以上。這一蹊蹺現象背後,到底是什麼問題?

  據調查,一些私募產品蹊蹺回撤的主要原因是其規模過小,因託管等合作方提取固定費用,對其淨值造成衝擊。有的私募產品規模甚至小到僅有一兩百萬元,提取固定費用等對淨值影響很大。為保護投資者利益考慮,亟需為私募產品設立存續規模下限。

  一位私募從業人員告訴記者,該公司管理的1只產品淨值近期也大幅回撤,但問題並非出在投資上,而是產品規模太小。在託管方提取賬户管理費後,導致產品淨值大幅回撤。

  據悉,部分私募產品年度賬户管理費為數十萬元,對一隻“超迷你”私募產品來説,提取賬户管理費必然帶來淨值大幅回撤。

  其實,私募頻發新產品,也可能存在規模偏小的問題。私募排排網統計顯示,截至4月底,今年以來共發行4671只私募產品,其中股票型基金2871只。有私募市場發行人員表示,客户從心理上更偏愛新產品,但很多新成立的私募產品規模其實非常小,有的僅幾百萬元。如果再遭遇客户贖回,則可能變成“迷你產品”,而合作方固定的賬户管理費將成為該類產品的明顯負擔。

  業內人士建議,私募產品應“買新不如買舊”。如果看好哪傢俬募機構,與其申購新產品,不如申購業績穩定的老產品。業績穩定的老產品一般都有一定的規模,管理費難以對淨值造成衝擊。

  事實上,公募基金就一直有最低存續規模限制。按相關規定,公募基金合同生效後,如連續2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基金管理人應在定期報告中予以披露;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前述情形的,應採取與其他基金合併或者終止基金合同等措施。

  分析人士認為,公募基金因涉及投資人眾多,其運作更嚴格,私募基金很難比照公募基金運行,但私募基金既然也是基於信託責任,就揹負受託人的信任。受人之託,替人理財,那就不僅要在投資方面兢兢業業,也應在產品運行方面自覺維護客户利益,克服單純做大規模的衝動。應當為私募產品設立最低存續規模,防止因產品規模過小而導致投資者利益受損。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07 字。

轉載請註明: 知名私募突現淨值回撤 迷你產品難抗費用衝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