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華為侯金龍:進而有為 華為將致力打造新基建的算力底座

由 秋長紅 發佈於 財經

今年,中央多次就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做出重要戰略部署。一時間,“新基建”成為炙手可熱的詞彙。4月20日,在國家發改委新聞發佈會上,“新基建”的發展方向被標定:重點聚焦以5G基建、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衞星互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核心的信息基礎設施領域,是圍繞數字經濟的新型基礎設施。

從“鐵公基”到“新基建”

新基建引起高度關注,其實除了國家的戰略規劃,更因其比傳統基建多了一個“新”字而與眾不同。它強調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區別於傳統基建圍繞人和物發展交通運輸、電力水利等為例的固定資產,“新基建”是圍繞數字發展計算和聯接等為例的軟硬件信息網絡。

產業界如何在新基建的洪流下抓住發展機遇,賦能政企加速邁入數字世界,獲取數字經濟紅利?5月21日,人民日報客户端《問道》欄目播出了對華為雲與計算BG總裁侯金龍就新基建相關問題展開的專訪。專訪過程中,侯金龍分享了對“新基建”的思考與實踐以及華為雲與計算能為未來打造以“新基建”為核心的數字世界做些什麼。

我們知道,傳統基建是包括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橋樑、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鐵公基”,其特徵是資金投入大,刺激總需求,能有效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和就業。現在,面對新挑戰、新機遇,我國基建重心已經從“鐵公基”轉向以新興技術為代表、將觸發新一輪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基建。與“鐵公基”相比,侯金龍認為新基建的“新”主要體現在五大方面:一、“新世界”,從物理世界過渡到了數字世界;二、“新動能”,雲、AI和5G與傳統經濟的結合,引發化學反應,加快數據流動,帶動新經濟高質量發展;三、“新要素”,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資料,算力是新的生產力,雲、AI和5G成為先進生產工具;四、“新服務”,雲、AI和5G使能千行百業,提升生產效率,帶來產業轉型和智能升級,智能製造、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新服務廣泛推廣和普及;五、“新模式”,政務、醫療、教育、零售等行業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從傳統IT轉移到雲上,改變人們生活和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

新基建成撬動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槓桿

新基建浪潮來臨,全社會都在切實經歷着科技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此次抗疫之戰,讓我們更加感受到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數字技術在危機處理、經濟復甦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新基建正在把科技優勢轉化為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助推器”。

然而,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會面臨諸多痛點,如轉型能力不夠,“不會轉”;轉型成本偏高,“不能轉”;轉型陣痛期比較長,“不敢轉”等等。面對數字化轉型,企業亟需提質、增效。

侯金龍認為,新基建正通過雲、AI、5G等新技術推動企業提質增效,釋放企業的活力,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提質”方面,三聯虹普作為一家專注於合成纖維的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生產中的數據採集的頻度是產品質量的重中之重。隨着合成纖維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人工操作已是困難。結合華為雲EI技術,機器採集的頻度可以達到秒級、毫秒級,實現更實時、更精準、更柔性的控制;在“增效”方面,中國南方電網公司深圳供電局使用基於Atlas 200的智能運檢方案,實現了輸電線無人巡檢,遠程可視化檢測,使得人工效率提升5倍以上;疫情之下,協同辦公平台也讓眾多企業通過“雲辦公”“雲簽約”等無接觸式工作模式跨越空間障礙,實現無時延的流暢溝通,從而讓企業運營顯著實現“提質、增效”。

侯金龍表示,通過這些鮮活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新基建的目的是為了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云、AI和5G是新型基礎設施的三要素,是數字經濟的發動機。當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算力成為新的生產力,雲、AI和5G成為新的生產工具,將會帶來新的變化和新的機會,釋放新的紅利,從而驅動產業變革,賦能社會、行業及企業數字化建設。

“新基建”將會有力推動實體經濟與雲計算、AI、5G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加速各行各業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和升級,為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能,使其具備高質量增長的可能性。尤其是在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能製造等領域,雲、AI和5G等技術與傳統經濟要素疊加融合,將帶來經濟效率提升,經濟體量指數級倍增。

賦能數字經濟,龍頭企業怎麼幹?

“新基建”既是基建,同時又是新興產業,一頭連着巨大的投資與需求,另一頭牽着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是未來20年數字經濟時代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基石。作為國內知名的科技公司,華為正發揮自身在技術、生態等方面的優勢,積極參與到“新基建”的建設隊列之中。

為推動新基建發展,幫助政企快速走上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侯金龍介紹,華為雲與計算業務會聚焦在計算、雲、AI和數據基礎設施四個領域。首先,算力是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引擎,計算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科技基礎。算力的核心是芯片,華為在芯片領域的積累已經超過十年,致力於把鯤鵬和昇騰打造成新基建的算力底座。其次,華為聚焦打造最適合政企客户的混合雲,可以説,華為雲是政企上雲的最佳路徑。再次,AI在企業智能化發展過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華為聚焦普惠AI,讓更多人和企業能夠享受AI帶來的好處。最後,華為的新型數據基礎設施可以幫助各行業實現數據存儲智能化、管理簡單化和價值最大化,推動各行業擁抱數字經濟。

計算既是一個很大的產業,也是一個助推器。目前,華為已與廣大企業、科技公司展開合作,將鯤鵬、昇騰、雲和AI與各地應用和場景結合起來,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例如,華為已經與北京、上海、廣東、重慶、江蘇、湖南等地區的合作伙伴簽署協議,成立鯤鵬生態創新中心,開展鯤鵬計算產業生態的合作;通過硬件開放,軟件開源,使能合作伙伴;推出了5年15億美金的“沃土計劃2.0”,支持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和高校人才培養等。

對於“從長遠來看,如何發展新基建”問題,侯金龍也給出了他的看法。首先,他認為需要大力發展數據中心,為經濟發展提供安全、多樣性、易獲取、綠色、經濟的算力,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其次,推進產業數字化,把雲、AI和5G引入傳統行業,融合創新,使能行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型升級;第三,加快政企上雲,支持政府和企業上雲,提升辦公效率和生產效率、促進業務增長。最後,人才是每個產業的根本,通過市場開放牽引生態建設和人才培養。

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均積極在數字經濟領域佈局,意圖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掌握主導權。而產業革命的發生,則依賴於完善的產業基礎設施作為支撐。因此,由雲、AI、5G為三要素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將是未來我國經濟繁榮發展的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