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研討會由金融科技50人青年論壇聯合騰訊金融研究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與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為支持單位,這是“戰疫中的金融科技發展”系列會議的第三場。
近期,全國多地加碼投放消費券、消費補貼。目前已有7省20多個地市組織發放了多種形式的消費券。相關數據顯示,拉動消費槓桿效應明顯。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常務副書記、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晉斌認為,地方政府應該發揮積極作用,結合本地的市民結構、就業情況等區域因素,將消費券發放給特定區域的特定羣體,保證各地的差異性,使消費券的作用最大化。
王晉斌指出,由企業發放的、基於市場的消費券都是值得鼓勵的;而由政府發放的消費券,從消費文化的角度來説,在考慮了效率與公平的基礎上,與直接發放現金相比是更好的政策選擇。最後,王晉斌特別強調,消費券的設計不能過於複雜,要越簡單越好,讓民眾真正方便的進行使用。
騰訊微信支付政府合作中心總經理辛建華介紹,截止到目前,超過50個省市區已通過微信平台發放電子消費券超百億。實際效果來看,參與零售、美妝、飾品、休閒行業市場效益明顯提升。比如武漢在消費券核銷首日,就帶動了全城超720萬元的交易額,單日槓桿率達到了13倍。
“建議擴大消費券的發放區域。”美團副總裁兼美團研究院院長來有為建議,鼓勵、引導各地政府根據地方財力因地制宜發放各種形式的消費券,擴大消費券的覆蓋率;拓展資金來源,多渠道多場景發放消費券,擴大消費券的發放規模,降低消費券的使用門檻,發揮其撬動服務消費的槓桿作用。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談到如何發放消費券和發放什麼樣的消費券,管清友指出,應當由政府引導,企業參與,針對地方的差異性,對症下藥。由中央號召,調動省市縣三級政府的積極性,因地制宜,根據地方財力,採取不同形式。同時,此次疫情引發了對大一統宏觀管理的思路的思考,在中央很難獲得充分的信息時,應當發揮地方協會、企業的積極作用。
談到發放多少消費券時,管清友指出各地財力、政治生態都有差異,應該因地制宜。但管清友認為目前消費券的發行力度不夠,提出中央應理性考慮特別國債的發行,認為或可將一萬四千億投放到兩個重點,一是湖北省武漢市,一個是結合扶貧,既發放現金,又發放消費券。
管清友指出,地方政府對於本地貧困户和貧困羣體瞭如指掌,最後還是要靠各級政府和企業發揮合力,惠及底層羣眾。
在研討與交流環節, 武漢大學新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經濟系主任羅知認為,武漢市近期五億消費券的發放政策缺乏針對性,“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原因在於政策實施方向有偏差。
羅知建議,一是提振消費的關鍵前提是保住企業,讓企業渡過危機,未來才有可能使居民獲得穩定收入,進而擴大消費支出;二是資源越是在緊缺的時候,錢越應該花在刀刃上,在財政資金緊張的情況下,要針對企業和居民進行有重點的補貼和扶持;三是可以在武漢地區改革公積金提取政策,一方面降低企業繳存比例,減輕企業負擔,另一方面放鬆居民提取公積金的限制,間接增加居民收入。
對於線上發放消費券的辦法,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研究部主任陸強華認為,線上發放消費券雖有優勢,但也可能擴大數字鴻溝,將一部分底層、低收入羣體排除在外。建議考慮線上與線下結合,通過線下社區為一部分居民發放消費券。建議針對不同的主體,可以考慮採取“現金 消費券”的模式。
騰訊金融研究院秘書長杜曉宇對於如何更好地發放消費券,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要通過金融科技,通過支付、互聯網平台更加精準覆蓋相應人羣。二是要更好地觸達到客户,三是通過降低消費券使用門檻、合理期限設置和適度增加消費券的沉默成本提升消費券的轉化率。
最後,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員宋鷺總結稱,消費是經濟鏈條中的重要一環,但不是獨立存在的,必須要與生產、就業、工資、收入等問題聯繫起來。因此在政策設計中不能違背經濟學的常識,要從經濟的整體性和微觀主體的角度來考慮。其次,政府的消費刺激政策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涉及到公共管理、央地關係、產業組織、法規制度等多個方面。因此,出台的政策舉措要儘可能的簡單,但是政策的研究設計應考慮多種複雜關係。要提前考慮到制度設計上可能存在的漏洞和問題,以及實施過程中的公平效率問題、多樣化問題、外部性問題、安全問題、成本收益問題等等。此外,要保證消費刺激政策與其他經濟政策的統籌兼顧,不管是消費券,還是現金補貼,政策最終目的都是使民眾受惠。因此,需要從政策目標出發,前瞻性地分析各項政策舉措的效果差異和聯動效應。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