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車市助增長還須提品質
中國消費網
近日,財政部、工信部、國家税務總局聯合發佈《關於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税有關政策的公告》,為支持新能源車產業發展,促進汽車消費,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車免徵車輛購置税。
這不僅激發了新能源車市場消費潛力,還將積極引導產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推動產業加速向電動化、智能網聯化轉型升級。
營造更好政策環境
當前,汽車產業存在諸多挑戰,令各大車企競爭壓力陡增。而緩解壓力的最好方式,就是讓汽車市場儘快迴歸正軌。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新能源車保有量已突破392萬輛,已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車產銷市場。
相比傳統燃油車,集使用成本低、清潔環保等多種優勢於一身的新能源車無疑有着更大市場空間。如何點燃新能源車消費市場,對於整體車市而言意義重大。
2月以來,多個城市相繼出台針對新能源車專屬優惠政策,通過降低消費者購買成本的方式來提振消費信心。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相信在整體車市企穩後,新能源車市場會保持同比較快速度增長,這種良好表現會有更好延續性。他認為,雖然新能源車整體水平進步明顯,但市場仍處於產業化發展成長期。在關鍵節點還需要政策推一把,對沖市場下滑對新能源車市場的影響。
4月23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聯合發佈了《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
新能源車補貼政策本應在今年徹底退出市場。而補貼政策延續,意味着兩年內購買進入補貼目錄的新能源車型將享有最高2.25萬元的現金補貼。加上各地出台的新能源車刺激政策,相信會激發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的慾望。
不過,與現行新能源車補貼標準相比,《通知》將補貼門檻從最低續航里程250公里提高到300公里。
由限購向引導使用轉變
“汽車限購政策是汽車市場發展的一大阻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汽車消費,甚至部分城市出現多年消費者一牌難求的情況。”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
目前,部分城市政策已略有鬆動。上週,作為國內嚴格管理機動車號牌的城市之一,上海為促進汽車消費,提出增加4萬個非營業性機動車牌照供給,釋放汽車消費潛力。
此前,杭州、深圳、廣州等限購城市已先後宣佈增加小客車指標,進一步釋放汽車消費空間。
葉盛基表示,增加牌照供給是拉動國內汽車消費重要舉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供需矛盾。如果更多城市採用這一方式或者完全解除限購,可快速實現汽車市場反彈。
4月24日,商務部發布《關於統籌推進商務系統消費促進重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老舊車淘汰、取消皮卡進城限制、完善汽車消費環境,積極推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政策轉變,進一步釋放汽車消費空間。
顯然,“一刀切”的限購政策不利於汽車市場平穩發展。
引領消費者購買高質量產品
“當國內汽車市場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產銷量不是評判產業發展質量的唯一指標,而是要在保持產業發展的同時,注重產品質量提升。”陳清泰在談及未來汽車市場發展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很多人眼中,汽車政策要以提振汽車消費為目標。事實上,政策還將引導產業發展,促使消費者購買高質量汽車產品。
在新一輪產業革命推動下,以電動化為基礎、智能網聯化技術為核心的汽車產業正在迅速形成。
2019年年底,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智能網聯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30%。
在智能網聯技術加持下,語音智能識別技術、自動駕駛功能、雲端萬物互聯等智能網聯技術讓車輛功能發生了質變,車輛從簡單的出行工具變成了智能出行艙。
目前,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吉利汽車等主流車企已紛紛推出搭載智能網聯技術的車型。
4月23日,工信部官方表示,將加快發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明確智能網聯化發展目標。
未來,智能網聯化將大力推動汽車產業智能化發展,滿足消費者對智能網聯產品的需求,購買更高品質的汽車產品。(吳博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