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供應鏈金融,原標題《供應鏈金融未來趨勢:核心企業要去核心,底層資產才》。經億歐編輯,供行業人士參考。
歷年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都是兩會和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焦點所在。儘管利好政策頻出,仍有大量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根據世界銀行2018年發佈的《中小微企業融資缺口:對新興市場微型、小型和中型企業融資不足與機遇的評估》報告顯示,我國中小微企業潛在融資缺口高達1.9萬億美元。
供應鏈金融因其整合四流的基因特質,一直被視作有望可持續性地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這一頑疾的天然良方。然而,自2001年供應鏈金融進入中國以來,可以説是發展遲緩。這一產業雖自傳統銀行始,但似乎再難以依賴傳統銀行取得突破和發展。由於獲客成本高、盡調投入高、信息不對稱風險成本高、銀行授信解決方案與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融資需求匹配度低等問題,傳統銀行能夠服務的供應鏈生態中的企業非常有限。據統計,僅有37%的小微企業能夠得到銀行融資。
轉機在於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應用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可行性不斷得到驗證,使過去由銀行孤零零在前,再怎麼辛苦也拉不動的沉重供應“鏈”,逐步進化成由各方共同建設、主動前進的智能生態圈。
供應鏈金融的四次進化供應鏈金融走過了長達百年的1.0時代,這個階段主要是進出口商為達成交易,在銀行主導下進行點對點的貿易金融活動,例如匯豐銀行貸款給英國企業,以方便其在殖民地之間進行貿易,也包括前往中國販賣鴉片;
1980年以後,ERP技術的發展使企業的流程管理得到規範,銀行開始大量嘗試與接入ERP的企業合作,步入企業端的供應鏈金融2.0時代;
又過了二三十年,一些研究系統解決方案的科技企業轉型為第三方服務平台,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運營服務,這表示供應鏈金融3.0時代的開啓;
現在的供應鏈金融已經進入了4.0時代,其特徵就是大量運用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為其賦能;
下一步,供應鏈金融將會迅速進入5.0時代,5.0時代是供應鏈生態的時代,核心企業的功能將會弱化,焦點將會更加集中在核心企業和其多級供應商、經銷商之間的交互關係上,更加關注的是一個行業整體生態圈的形成和建設。
供應鏈金融從4.0向5.0過渡的階段,正是金融科技高速普及的階段。供應鏈金融和金融科技的結合,伴隨着一個高速普及期的到來,這個普及期就是全社會通過各種合作伙伴和競爭對手不斷向各種原始資產方、投行角色、資金方去普及一套以金融科技方法論為依託的資產證券化理論。”
“以ABCD為首的前沿科技,對金融領域產生了四個方面的影響:一是減少人力成本,二是降低操作風險,三是提高業務效率,四是增加能力輸出。”國藥控股(中國)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陳凱作了一個有趣的比喻,“人工智能可以看成大腦,應用於貸款審批、資產評估、風險評估和刷臉支付等領域;大數據好比血液,應用於交易反欺詐、精準營銷、風險評估、股價預測、智能投顧等領域;區塊鏈是人體的神經,應用於供應鏈金融、支付清算、數據票據、徵信等領域;雲計算就像肌肉連接着各個組織,是人體的基礎設施。”
這四大科技涵蓋了金融業務的全流程,牽引着金融行業的變革與進化。
核心企業要去核心,底層資產才是關鍵大數據等技術為何能使供應鏈金融離開冷板凳,走到聚光燈下?
對核心企業過度依賴、底層資產難穿透是造成供應鏈金融風險難控制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過去阻礙供應鏈金融發展步伐的兩座高山。
聯易融總裁冀坤接受億歐金融採訪時指出,目前資產證券化的最大難點,就在於如何從真實性、合規性、有效性三個方面綜合考量、全面把握底層資產的風險,其中包括了對底層資產質量的評估、在存續期間對底層資產動態的監管等。
那麼,如何實現底層資產透明?宋羣認為需要在以下三個環節與新技術相配合:
第一是資產的選擇。資產證券化中一個資產包往往涉及上百甚至上千個供應商,要逐一核實的工作量非常巨大,因此,我們現在將企業的營業執照、發票、合同等信息全部通過區塊鏈技術對接到平台上。實現自動化,就能極大提高運營效率;
第二是資產的入池的審查。從資金端到資產端整個供應鏈條中的各個角色都加入平台生態圈中,實現多維度的數據交叉驗證,極大降低欺詐風險。同時,區塊鏈的運用還有利於實現去中心化,降低供應鏈金融對單一核心企業的信用依賴,使其向更上游和更下游的多級供應商、經銷商延伸;
第三是發行過程和發行之後的存續的管理。通過平台的設計,中介機構例如券商、律所、交易所等都能隨時在一個系統中查看底層資產的的情況,使從發行到存續期間的資產狀況都是透明的。
這些都是技術推動供應鏈金融發展很好的例子。
依賴於核心企業的主體信用有兩大侷限,一是風險集中,二是資產有限。宋羣舉例道,2008年匯豐處理雷曼兄弟的資產證券化產品時發現,儘管雷曼兄弟在金融風暴中轟然倒地,但其債券產品的底層資產價值竟然還能達到金融危機前的95%。因此,將主體信用轉換為資產信用,把握住底層資產,才是做好供應鏈金融產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