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中國各地陸續復工復產,民眾出行及消費日漸回升,國外媒體敏鋭捕捉到中國經濟復甦的信號:“中國大城市的交通狀況恢復到去年相同水平”“中國重新開放數千個旅遊景點”“電力、鋼鐵需求和汽車製造業等重要指標接近恢復到正常狀態”……經過艱苦卓絕努力,繼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後,中國經濟恢復活力的跡象也令人振奮和鼓舞,為疫情籠罩下的世界經濟注入了寶貴信心和動力。
中國經濟復甦發展的態勢穩健。截至4月下旬,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已達99.1%,人員復崗率達到95.1%。中國4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為50.8%,連續兩個月處於榮枯線以上,表明經濟持續恢復。商務部對全國8200餘家外資重點企業的調查顯示,截至4月28日,復產率超過70%的外資企業佔76.6%。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刊文認為,中國的商業活動正在恢復,“復甦表現令人鼓舞”。新加坡外長維文表示,中國成功應對疫情挑戰,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給各國戰勝疫情帶來了希望,令人敬佩。
經歷疫情大考,世界更加堅定對中國經濟強大韌性的信心。中國市場規模巨大、基礎設施及產業配套完善、增長潛力廣闊……這些經濟優勢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外資企業選擇中國市場。外國投資者紛紛表示,在中國長期經營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沒有改變。中國美國商會2020年《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認為,長期來看,中國仍是大多數在華美資企業的重點市場。華南美國商會發布的報告顯示,75%的受訪企業表示,無論疫情影響如何,不會改變在華再投資計劃。《日本經濟新聞》刊文指出:“更多的日本企業留在了中國,因為他們不僅僅把中國當作出口加工基地,更重要的是中國已經成為他們生產的商品的消費市場。”美國沃頓商學院教授莫里斯·科恩認為,中國作為製造業主要供應商的地位不會改變。
經歷疫情大考,世界更加清楚看到中國經濟充滿活力和機遇。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有限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持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沒有改變。抗擊疫情期間,“雲辦公”、“宅經濟”、在線教育、直播賣貨、智能配送、醫療健康等領域表現突出,湧現不少消費新熱點,折射中國經濟加快轉型升級的強大內生動力。德國新聞電視台的報道認為,“中國製造”在疫情中展示科技優勢,得益於“中國有一個非常具有創新性和競爭性的創業環境”。中國美國商會4月30日發佈最新一期《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顯示,中國國內消費和日益龐大且富裕的中等收入羣體崛起帶來的增長是在華美企的最大機遇,持續性經濟和市場改革是第二大機遇。由此可見,改革創新帶來的活力,讓世界看到,中國仍是發展的機遇之地。
中國不僅是全球重要的生產基地和消費市場,也是重要的研發基地和產業樞紐,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佔據重要地位。中國及時復工復產,企業陸續開工,員工重返工作崗位,所帶來的生產效能和消費動能逐漸顯現,有助於緩解疫情造成的全球經濟困難,為維護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作出重要貢獻。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認為,在疫情蔓延時,藥品原料的市場供應沒有中斷,“事實是,中國現在是最可靠的原料供應國”。中國呼籲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號召各國攜手合作,維護貿易暢通,為世界經濟復甦提振士氣。中國承諾堅定不移擴大改革開放,放寬市場準入,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擴大進口,擴大對外投資,以開放創新的姿態促進世界經濟共同繁榮。
人類命運與共。世界經濟走出疫情帶來的挑戰和低谷,需要各國共同應對、開放合作、攜手發展。第127屆廣交會將於今年6月首次網上舉辦,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如期於11月份在上海舉辦,都是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器和動力源的具體體現。經歷了疫情大考的中國堅持開放創新,堅定行進在高質量發展大道上。這是充滿感召力的,通往世界共同進步、共同繁榮的陽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