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科創板“一週歲”的前一天深夜,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的細則緊鑼密鼓出爐,宣告我國60萬億的A股存量市場改革進入實操階段。
不同於科創板的“平地起高樓”,這個有着800多家存量上市公司和4500多萬投資者的存量市場中,改革更需要“精雕細琢”和循序漸進。
深交所表示,既要努力讓市場有創業板改革“獲得感”,又要在“無感”中推進市場改革,確保其平穩實施。
本次創業板改革有哪些讓市場有獲得感的舉措?讓我們來盤一盤!
IPO條件優化
對特殊股權結構、紅籌企業放開
昨日夜間,證監會發布實施4項涉及創業板改革的規章制度,包括《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試行)》《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註冊管理辦法(試行)》《創業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深交所、中國結算、證券業協會也同步發佈實施相關配套規則。
註冊制是最大亮點,深交所宣佈,從下週一(6月15日)開始,深交所上市審核系統將“打開大門”,迎接新的企業登陸申報IPO。
本次改革優化了IPO的標準和條件,儘管沒有一步到位實現“未盈利也可上市”,而是設置了一年的過渡期,但允許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紅籌企業赴創業板上市等,都在上市條件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企業獲得感
放寬股權激勵更有利於公司發展
對企業來説,獲得感是觸手可及的。兩會期間,創業板改革就成為“熱議詞”,不少科創板企業家代表發聲,全國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長盧國慶最關注的是再融資制度改革,“再融資制度精簡了發行條件、壓縮了審核流程、時間等,更加靈活便利,可以有效解決公司直接融資週期較長的問題,還有利於引入戰略投資者。”
全國政協委員、奧克股份董事長朱建明關注的是股權激勵規定的修改,因為股權激勵和員工息息相關,本次創業板改革提高了股權激勵的靈活性,更好激發企業活力和核心競爭力。
人才就是核心競爭力,如何留住人才?股權激勵是“法寶”。配套細則顯示,股權激勵的比例上限從總股本的10%提升到20%;激勵對象限制也放寬了,持股5%以上股東、實際控制人等符合條件的,都可以成為激勵對象,還簡化了激勵實施的流程。
交易規則
漲跌幅從10%提高到20%
對投資者來説,股票和相關基金的漲跌幅從10%提升到20%成為最直觀的改革體驗,“隨着A股的逐漸成熟和穩定,未來甚至也有可能像美股、港股一樣,不設漲跌幅。”市場分析人士指出。
從“新股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以及“漲跌幅設為20%”等細節來看,創業板的交易規則與科創板一樣。也正因為提升到20%的調整,公開信息披露指標和閥值也相應提升,比如交易異常波動指標,過去是連續3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偏離值為20%,現在提到30%。
投資者保護
強化信批、嚴格治理,加大退市淘汰力度
如果説上述“獲得感”都是一系列的“放寬”政策而帶來的,那投資者保護的“獲得感”則是“從嚴”帶來的。從新《證券法》將投資者保護單獨設置專章的創舉,就應該get到監管通過強化信批、嚴格治理來加大對投資者保護力度的趨勢。
本次配套細則中健全了退市機制,簡而言之就是讓更多“垃圾公司”更快退市。比如對退市流程的簡化,將暫停上市、恢復上市環節取消了,交易類退市不再設置退市整理期;還豐富了退市的各類指標,包括交易類、重大違法類等等。加速“優勝劣汰”不僅是監管的方向,也是健康市場的體現。
創業板改革的主要原則,就是“以信息披露為核心”,要求發行人充分披露投資者做出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所必須的信息,保證真實、完整和準確。在風險警示的強化上,尤其提高了對創新創業及未盈利企業的經營風險、業績波動等披露要求。
除此之外,還強化了公司治理,針對本次放開的紅籌企業,強調其應保障境內投資者實際享有的權利和境外基礎證券持有人的權益相當。
【記者】張豔
【作者】 張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