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何為服務貿易,服務貿易何為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財經

  【光明論壇】

作者:趙瑾(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近日,備受矚目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亮相,這是當前疫情全球大流行的特殊時期,中國克服重重困難舉辦的一場重大國際經貿活動。不同於傳統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是消費者買賣服務的經貿活動。從學術上界定,服務貿易是一國的法人或自然人在其境內或進入他國境內向外國的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務的交易行為。

服務貿易這個詞聽起來似乎比較陌生,但在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像旅遊服務、體育健身、教育醫療、信息通信等,都屬於服務貿易的範疇。目前,世界貿易組織將可貿易的服務,即國際服務貿易分為十二大類:商務服務,通信服務,建築及相關工程服務,分銷服務,教育服務,環境服務,金融服務,健康與社會服務,旅遊及相關服務,娛樂、文化、體育服務,運輸服務、其他服務。每個大類又分為許多小類,例如商務服務就包括專業服務、計算機及其相關服務、房地產服務、出租/租賃服務等;旅遊及相關服務就包括飯店和餐館、旅行社和旅遊經營者服務、導遊服務等。

與通過關境交易商品的貨物貿易不同,服務貿易通過以下四種方式交易服務:

一是跨境交付(模式一,M1)。即服務提供者與服務消費者在不同國家,一國的服務提供者通過互聯網發送郵件、文件、影像等向另一國消費者提供的服務。如遠程醫療、在線教育、信息服務等。

二是境外消費(模式二,M2)。即一國服務消費者到另一服務提供者的國家進行的服務消費,如出國旅遊、出國留學、國外醫療等。

三是商業存在(模式三,M3)。即一國服務提供者通過直接投資,在另一國設立商業或專業機構為所在國消費者提供服務。如在境外設立金融分支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維修服務等。

四是自然人移動(模式四,M4)。即指一國服務提供者(主要指自然人)到另一國提供服務。如建築師到國外監督建築工程、醫生到國外行醫診斷、律師到國外審案等。

目前,商業存在是服務貿易最重要的提供方式。2017年,跨境交付佔27.7%、境外消費佔10.4%、商業存在佔58.9%、自然人移動佔2.9%。

服務業是服務貿易交易的產業基礎。因服務不同於一般的商品,具有自身的獨特屬性:無形性。即服務是無形的,不像產品是有形的;即時性。即服務一般要求生產與消費同時進行,不可分割,不像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可分離、可運輸、可出口;不可儲存性。即服務不可儲存、不可移動、不可運輸,不像產品可儲存、可移動、可運輸等,現實中並非所有的服務都是可貿易的。

長期以來,我們將製造業視為生產性勞動,將服務業視為非生產性勞動,認為只有生產性勞動創造價值,非生產性勞動不創造價值。但實踐表明,在產品國際化生產的微笑曲線中,製造處於產品價值鏈的低端,以研發、設計為代表的服務處於產品價值鏈的高端,服務創造的增加值明顯高於製造,且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製造業本身也出現了服務化的趨勢。

近年來,在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下,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全球經濟深度一體化,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對服務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認識:服務在全球價值鏈中發揮鏈接作用,金融、運輸、商務等生產性服務作為中間投入,全面參與農業和製造業生產製造,通過前向關聯和後向關聯提升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在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擴大就業、增強比較優勢中發揮重要作用,不僅有利於一國宏觀經濟穩定,而且有利於推動中小企業的發展、婦女就業,推動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

目前,全球GDP增長的三分之二來自服務,就業的一半以上來自服務,每年新增的大部分就業來自服務。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各國採取的應對疫情措施,如居家隔離、航空限制、簽證放緩或停止等,使M2與M4幾乎中斷,對旅行、運輸、航空等傳統服務貿易產生重創,但卻引發零售、醫療、教育、商務服務、金融服務、電信服務和視聽服務等線上消費爆發式增長,催生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服務貿易結構高端化發展。物聯網、人工智能、3D打印和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已深刻改變國際貿易方式、貿易對象和貿易內容。WTO發佈的《世界貿易報告 2019》預測,到2040年,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的佔比將提高到50%。在全球抗疫背景下,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對穩增長、保就業、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將產生重要影響,不僅能助力中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也會為全球經濟注入活力。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08日 0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