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從6月份夏收開始,各地小麥收購價就呈現微漲態勢,7月份,夏糧收穫基本結束,河北小麥收購價接近1.2元,湖北、安徽等地收購價也超過1.1元。小麥收購價上漲是否會影響居民的口糧?記者採訪了中國農科院農經所副研究員宋莉莉,她表示,“當前的漲價屬於正常的市場波動,我國小麥市場供需相對寬鬆,庫存量充足,不會影響居民生活,無需囤糧”。
小麥夏收。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惜售現象仍存在 漲價是正常波動
6月17日,一片位於北京房山區的麥田裏,收割機將小麥傾倒進農用車車廂裏。裝滿後,這些小麥沒有像往年一樣直接賣出。一位農户告訴記者,今年價格不錯,他想再等等,等到年底,價格有可能還會更高。
當天北京地頭的小麥收購價為1.06元,如今已經接近1.2元,市場交易情況顯示,包括北京在內的華北地區,農民和種植企業惜售的情況仍舊存在,不少人仍在等待更高的價格。
北京房山小麥豐收。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多年來,小麥收購價沒有明顯變化,為何今年會漲價?宋莉莉解釋稱,“今年的漲價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是氣候影響,去年的暖冬和今年的倒春寒,以及白粉病、條鏽病等病害,對部分主產區小麥的產量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其次是麪粉企業在夏糧收穫時正常的補庫行為,部分企業為吸引糧源小幅提高收購價格。其三是疫情對消費心理的影響,全球疫情仍未結束,許多人對糧食、尤其是口糧安全仍有緊張情緒,購買量比以往多一點兒,麪粉需求出現好轉,最終對小麥收購價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雖然有多方因素促成了小麥收購價的上漲,不過宋莉莉認為,目前的漲價仍屬於正常的市場波動。而且,從目前看,小麥收購價的上漲,並沒有導致市場上面粉價格的大幅波動,對普通居民影響不大,“供應量沒有減少,麪粉價格也較為穩定,所以不用緊張”。
這輪漲價或許很快結束 消費者無需囤糧
近年來,糧食價格不高,種糧不賺錢的聲音屢有出現,不少人擔心糧食價格過低會挫傷種植者的積極性。那麼,漲價會給農民和種植者帶來更多利潤嗎?
或許,事實並非如此。宋莉莉説,“一般來説,商品價格保持穩定,各方利益才能得到最好的保障,農產品同樣如此,正常的價格波動影響不大”。
庫存量充足,消費者無需囤糧。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那麼,這一輪價格波動,是否會造成更深遠的影響?
宋莉莉認為可能性不大,“從供需結構來看,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5月預計,2020/21年度國內小麥消費總量為12370萬噸,全國小麥供求結餘量為1529萬噸,小麥供需相對寬鬆。從糧食儲備來看,我們的糧食儲備很充足,公開的數據顯示,小麥、水稻的庫存可供全國一年的消費,而且夏糧已經收穫,糧食儲備會更充足。後期隨着糧食加工企業補庫完成,市場化收購放緩,價格自然也會回落,圍繞最低收購價小幅波動。目前仍有影響的,其實還是消費心理,因為全球疫情導致的囤貨心態,可能一時半會難以完全改觀,但當前市場上的麪粉供應也很充足,足以應對消費心理帶來的影響。因此,這輪漲價可能很快就會結束。”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説,宋莉莉認為,我國小麥庫存量充足,囤糧是沒有必要的。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