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多家銀行都推出了“養老”概念的理財產品,那什麼是養老理財?
收益高 期限長 養老理財受關
銀行理財經理:咱們最近可能要出一款新的養老理財,專門為中老年客户定製的,養老理財起投是1元起,這個是5年期的產品,原則上分紅是5年內不少於3次。
普益標準研究員 王偉:養老理財產品相比傳統理財產品投資期限普遍更長、風險等級普遍更低。2019年,銀行新發行的152款養老理財產品近70%的產品風險等級為一級,即最低風險等級,普通理財產品風險等級以二級為主。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目前購買養老理財的客户以中老年人為主,以某商業銀行近期發行的一款養老理財產品為例,40歲以下購買人數約佔22.42%;40-60歲人數佔比42.91%;60歲以上人數佔比約34.67%。在市場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養老理財相對高的預期收益吸引了不少投資者。
銀行理財客户:我幫父母打理着他們的錢,常規理財收益現在是下降的趨勢,現在養老理財等於説鎖定一個5年的收益,還是非常合適的。養老理財收益大概是5%左右,其它的理財大概3.6%,我買過一個3.6%的。
養老需求旺盛 銀行爭相佈局養老理財市場
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和居民可支配資產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如何養老。養老理財最初是中小銀行發行的特色理財產品,隨着大型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相繼成立,養老理財也成為他們爭相佈局的重要市場。
目前,我國養老保障體系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由國家主導的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由企業主導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第三支柱,由個人主導的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然而當前,第一支柱收支缺口擴大,發展遇到瓶頸;第二支柱也面臨覆蓋面窄、企業經濟壓力較大等問題;第三支柱在個人養老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採訪中,很多投資者表示,投資養老理財就是為個人養老做儲備。
興銀理財多資產投資團隊負責人 葉予璋:目前的數據來看,退休以後如果依靠基本養老保險,生活質量可能達到工作時的40%-50%,對很多人來説,這樣的生活質量不一定能滿足需求,因為國際慣例上可能70%以上才可以。所以我們才會推出一個養老理財的產品。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多家銀行已經把養老理財作為未來的重要戰略之一,今年上半年,興業、光大、中信等多家商業銀行的理財子公司相繼發行養老理財產品。數據顯示,2019年共有6家銀行發行了152款養老型理財產品。2020年以來,養老型理財產品的發行繼續放量,截至7月末,已有16家銀行發行了144款養老理財產品,同比增長58.24%。
中銀理財董事長 劉東海:中國銀行一直把養老產業作為一項戰略性的產業在推進,到目前為止,我們發行了大概32只養老理財產品,140多億。
養老理財前景廣闊 業界呼籲政策支持
隨着養老產業的發展,養老理財的產品將會更加多元化,不僅是中老年客户有需求,一些年輕人也開始為養老提前規劃,養老理財產品市場空間廣闊。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近一段時間養老理財的發展速度很快,但還屬於起步階段,目前規模不大。今年前7個月,商業銀行已公佈的養老產品實際募集規模近200億,佔全市場理財規模的比重不到0.1%,還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財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王增武:養老理財其實就是樹立大家的個人養老,也就是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理念,保證平滑我們個人的生命週期,來保障未來老年的基本生活。市場應該是非常之大,前景非常廣闊,雖然表面上來講聚焦老年羣體,但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都面臨這樣的問題。
記者在調查中瞭解到,雖然目前購買養老理財的客户以中老年人為主,但是40歲以下投資者對養老的需求也很大,已經有商業銀行在開發相關產品。
業內人士認為,養老理財的可持續發展還需要國家在政策上給予支持,比如考慮納入税收遞延。目前只有商業養老保險進行了税收遞延相關試點,也就是投保人在税前列支保費,在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税款,它實質上是國家在政策上給予購買養老保險產品的個人税收優惠。
中銀理財董事長 劉東海:比如家庭建立養老賬户,在税收上,可以有些税收遞延,規定在現在交的所得税,遞延到退休的時候再交,推進商業化的養老產品,税收政策予以支持,這方面我們國家空間還很大。
(央視財經 河北日報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