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私募大V加槓桿買銀行股,淨值跌至0.19元,業內人士提示風險

擁有44萬粉絲的私募雪球大V“雲蒙”,再次因基金淨值下跌引發市場關注。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雲蒙”近期在雪球上發佈消息稱,截至7月7日,其管理的基金淨值已跌至0.19元。此前,其聲稱,“因為後期陸續追加申購的量很大,所以基金在0.36(元)左右我們大概能回本。”

據“雲蒙”自述,2017年,“雲蒙”成立投資公司,發行私募基金雲蒙基金,此後便一直主攻銀行股。目前看來,“雲蒙”成立私募基金之後對銀行股的投資收益並不理想。

業內人士接受紅星資本局採訪時表示,“雲蒙”的投資理念需要更新,如果長期陷入價值投資陷阱,對投資者是不負責任的。

知名私募大V加槓桿買銀行股,淨值跌至0.19元,業內人士提示風險

↑截圖自“雲蒙”雪球賬號

加槓桿買銀行股

基金淨值虧損

“雲蒙”曾因重倉招商銀行(600036.SH)大賺而出名,後成立私募。按照“雲蒙”在雪球上發佈的信息,“投資團隊”由一對夫婦組成,2017年他們成立雲蒙基金,雲蒙基金是在開曼羣島註冊的離岸基金。

紅星資本局在基金業協會官網未查詢到該私募在國內備案,在私募排排網上亦查詢不到其產品,因此無法從公開渠道獲得投資信息。

在講述投資銀行股的經歷時,“雲蒙”表示,“我們十幾年一直在專注研究和投資銀行股,對中國的大中型銀行,國外的幾家大銀行一直保持密切跟蹤。”

這些年來,“雲蒙”經常在雪球上公開基金淨值。比如,2018年10月,“雲蒙”公開介紹,其基金運行僅1年多,但是淨值已經腰斬,僅有0.42514元。

“在經歷民生銀行、中國華融、重慶農村商業銀行等(投資)失敗經歷後,2019年後主要投資了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港股,但同時也買在了大行相對高點,再疊加較高的槓桿,2022年底基金淨值僅有可憐的0.21433。”

據Wind數據統計,2021年,整個銀行板塊(申萬一級)跌幅約為5.15%,總市值較年初蒸發近2000億元,超過七成個股價格下降。

在投資策略方面,“雲蒙”一直對外聲稱的都是“主攻銀行股”。今年1月6日,“雲蒙”表示,“投資銀行股16年,持有四大行已經4年多。這4年多,每日收盤四大行持倉佔比均超過90%,每日收盤的槓桿率平均約有3倍,也就是説,四大行近四年的持倉比例平均達270%。” 

業內人士:

投資理念需要更新

在市場風格與預期不一致時,“雲蒙”重倉賽道依然高度集中。

“雲蒙”曾經公開表示,“基金(淨值)做到0.3多一點,我們自己就回本了,但投資人要回本還需要蠻長的時間,這也是最愧疚的地方。”

這種投資方法引發諸多質疑聲音。比如,希瓦資產創始人梁宏曾評價“雲蒙”的打法,“不管規則如何,用270%的倉位長期投資單行業,一旦股價下跌30%以上,組合淨資產將會清零。押注銀行股本質上是在博運氣,並不是好的投資方式。市場不出現風險會賺錢,可一旦有風險,便會虧掉70%-80%。”

此外,質疑聲還包括:為何在波動率較低的銀行股加槓桿,為何跌到一定程度還不清倉等等。

“在一些波動率比較低的品種上加槓桿,這種做法也是存在的。”某公募基金投顧告訴紅星資本局,有些私募產品可能會設置清盤線,有些私募不會設置清盤線,這是私募自行和投資者溝通的。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分析,“銀行股波動並不大,主要是加槓桿太高,導致虧損很大。”

某第三方機構的基金投顧接受紅星資本局採訪時表示,“打個比方,若銀行股下跌20%,三倍槓桿就跌60%,再加上如果收了管理費,基金淨值就更低了。”

從投資理念看,楊德龍對“雲蒙”的打法也不認同。“主要是操作不當,可能陷入低估值的傳統價值投資陷阱,建議還是要做價值投資、長期投資。”

上海萬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牛春寶告訴紅星資本局,“個人感覺該大V有點執拗,陷入投資陷阱無法自拔。投資理念需要更新。”遇到這種困境時,“一般來説,陷入這種困境一兩年,成功的基金經理會反思,從而實現突破。如果長期不能反思,就是不負責任。”

紅星新聞記者 盧月佳 俞瑤

編輯 餘冬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74 字。

轉載請註明: 知名私募大V加槓桿買銀行股,淨值跌至0.19元,業內人士提示風險 - 楠木軒